不寐之夜 https://www.bumeizhiye.com וַיֹּאמֶר אֱלֹהִים יְהִי אֹור וַֽיְהִי־אֹֽור Sun, 01 Jan 2023 12:43:2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8.6 馬太福音第十四課:是誰不要論斷誰(7:1-12) https://www.bumeizhiye.com/2023-01-01-7003 Sun, 01 Jan 2023 12:43:20 +0000 https://www.bumeizhiye.com/?p=7003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馬太福音7:1-12。

1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2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3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4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5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6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它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

7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8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9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10求魚,反給他蛇呢?11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

12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感謝主的話語。這是2023年第一天,進入新的一站,首先要除去各樣的攔阻,掀翻主流邪教的所有高山或者丘壇。「4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所記的話,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5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彎彎曲曲的地方要改為正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為平坦。6凡有血氣的,都要見神的救恩」(路加福音3:4-6)。長期以來,主流邪教彎曲並高舉「你們不要論斷人」,不僅迴避公義和政治,讓所有基督徒都淪為不知羞恥的啞巴狗;而且總是斷章取義「你們不要論斷人」而加倍地論斷人,特別是傳義道的人;從而使這些控告者顯出他們的父,就是殺人說謊的鬼魔;使「基督教」淪為無良的變態者。如何超越上述網羅,只有唯獨聖經,一方面,否定斷章取義的蠓蟲惡俗;另一方面,考察你 原文字義,真正回歸聖經。向真理求自由。「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8:32)。阿門。

引論:你是誰

如果我們將羅馬書1-2章連接起來整體閱讀,使徒順服並繼續傳講主耶穌關於的教導,其邏輯和道理本來是一目瞭然的:

「18原來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26因此神任憑他們放縱可羞恥的情慾。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27男人也是如此,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慾火攻心,彼此貪戀,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28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29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或作陰毒)。滿心是嫉妒,兇殺,爭競,詭詐,毒恨。30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神的(或作被神所憎惡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捏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31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32他們雖知道神判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然而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羅馬書1:18-32)。

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保羅緊接著談到論斷的問題。注意「行」這個概念如何貫穿始終——羅馬書中的「他們」就是馬太福音7:1中的「你們」:

「1你這論斷人的,無論你是誰,也無可推諉,你在什麼事上論斷人,就在什麼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2我們知道這樣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審判他。3你這人哪,你論斷行這樣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卻和別人一樣,你以為能逃脫神的審判嗎」(羅馬書2:1-3)。

換言之,保羅在羅馬書第二章中所否定的論斷者,就是第一章中「行」那些罪惡的外邦人。同樣,主耶穌在馬太福音第7章中否定的論斷者,就是在馬太福音第5章中控告門徒的惡人。這在下面的字義考查中一目瞭然。而蒙召受遣的使者,靠著聖靈承擔著論斷人的使命;丟棄論斷的基督教根本就不是基督教。這是明顯的常識:

「1你們中間有彼此相爭的事,怎敢在不義的人面前求審,不在聖徒面前求審呢?2豈不知聖徒要審判(κρίνω)世界嗎?若世界為你們所審(κρίνω),難道你們不配審判(κρίνω)這最小的事嗎?3豈不知我們要審判(κρίνω)天使嗎?何況今生的事呢?4既是這樣,你們若有今生的事當審判(κρίνω),是派教會所輕看的人審判(κρίνω)嗎?5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恥。難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智慧人,能審斷(κρίνω)弟兄們的事嗎」(哥林多前書6:1-5)。另參馬太福音19:28,「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κρίνω)以色列十二個支派」。

這是聖經:神責備豬狗論斷聖徒,卻您聖徒必須論斷世界。你是誰?

第一、主耶穌這裡講論的論斷,其主語「你們」(1)就是「你這假冒為善的人」(5);就是6:2和6:5中假冒為善的人;就是23章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這些「毒蛇的種類」論斷人只是為了表演或吃人自義;不是為了公義和救恩。主耶穌教導門徒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16:6,11-12)。

第二、主耶穌這裡講論的論斷,其賓語是「你弟兄」(3,4,5),並不是外邦人(另參5:22-24)。對弟兄的論斷就是魔鬼的控告:「10我聽見在天上有大聲音說,我神的救恩,能力,國度,並他基督的權柄,現在都來到了。因為那在我們神面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11弟兄勝過它,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啟示錄12:10-11)。

第三、不屬於上述兩者情況,論斷乃是神賜給教會的權柄與責任如士師;在新約就是教會的鑰匙權以及傳道人教訓和責備人的聖職(馬太福音16:19,約翰福音21:21-23;提摩太后書4:2;提多書2:15)。所以必須均衡馬太福音7:1-5與18:15-18及19:28。

另外我們看語境和邏輯。今天的證道經文按如下論題分成四個部分:弟兄、豬狗、兒女、世人——不可論斷弟兄或逼迫教會(1-5);必須分別和論斷豬狗(6);為義受豬狗逼迫的兒女是有福的,他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7-11);而神反過來會刑罰一切豬狗及其母——巴比倫大淫婦(12;另參啟示錄18:6)。這四部分也可以交叉結構。首先,這是首尾呼應的信息:「2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12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其次,6與7-11前後呼應。其中第6節是禁止把好東西給豬狗;而7-11節強調天父必然將好東西給自己的兒女。

總而言之,神禁止不義的人論斷義人以及彼此論斷;卻賜給義人或教會論斷和管理世界的權柄與責任。所以復活並且復臨的主說:「26那得勝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賜給他權柄制伏列國。27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轄管原文作牧),將他們如同窯戶的瓦器打得粉碎。像我從我父領受的權柄一樣。28我又要把晨星賜給他。29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示錄2:26-29);「15他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萬民原文作凡受造的)16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κατακρίνω)」(馬可福音16:15-16;另參馬太福音28:18-20)。

一、弟兄(1-5)

1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2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

3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4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5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這段經文應該按這樣的邏輯進行分析。第一、否定論斷的主體「你們」(1-2)。原文中「論斷人」中並沒有「人」。第二、保護被論斷的客體或對像「弟兄」(3-4)。正因為1-2節中根本沒有「人」這個概念,所以我們不能將主禁止論斷的對象擴大到所有人類,僅僅限於弟兄。但主流邪教顯然作了添加:禁止論斷所有人,因此禁止「攻擊世界」和世界的王。然而主禁止的僅僅是對弟兄或重生之人的論斷和控告。第三、主題(你……你)和客體(弟兄)合在一處,對此番教導做出總結。

1、你們是誰(1-2)

論斷:κρίνω,to separate,to judge,to rule,等。這個動詞在新約中出現了114次,要根據具體語境才能確定當下的具體含義。所以根據語境,特別重要的是,這個動詞第一次出現在馬太福音5:40,而那裡的「惡人」、「控告者」和「逼迫者」才是馬太福音7:1中針對的「你們」:「39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40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41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當主耶穌禁止我們與惡人作對或爭戰之後,翻過身來責備這些邪惡的控告者和論斷者,這應該是馬太福音5章與7章之間交叉呼應的邏輯關係。而就這段經文本身而言,7:1與7:5首尾呼應,讓我們清楚看見7:1中的「你們」,就是7:5中的「你這假冒為善的人」。所以也可以說。耶穌這裡禁止的不是「論斷」,而是「你們不要論斷」(Μὴ κρίνετε);否定的是「你們」——這個「你們」是還沒有聖靈或抗拒聖靈的猶太人,甚至也包括當時沒有聖靈的門徒,他們身上帶著法利賽人的酵。「我們」曾經也是「你們」,在此你可以先自己對號入座。

2、弟兄是誰(3-4)

關於「論斷」的對象,平行閱讀新約相關經文,一目瞭然。這些經文共同信息是:教會內部禁止論斷弟兄,尤其禁止「行不義的論斷行善的」(羅馬書2:1-11)、肉身吃喝上彼此論斷(羅馬書14:3-13)、論斷教會中的權柄(執事、管家、使徒;哥林多前書4:1-5)、出於貪愛世俗、私慾和嫉妒的論斷(雅各書4:1-12)。弟兄:ἀδελφός,這個概念第一次出現在1:2,「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弟兄」。其次馬太福音7:11,「百姓被遷到巴比倫的時候,約西亞生耶哥尼雅和他的弟兄」。再次,馬太福音4:18,「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及4:21,「從那裡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耶穌就招呼他們」。最後,馬太福音4:21-24,「21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22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有古卷在凡字下添無緣無故地五字)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23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24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

3、醫治瞎眼(5)

論斷弟兄必然拆毀教會,所以重建基督教,從教會合一開始。醫治的第一步是教導論斷者認罪,讓他們認識自己是道德戲子或「你這假冒為善的人(ὑποκριτά,6:2,5,16)」,與文士法利賽人並無區別。然後是悔改:「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但是需要強調的是,這裡的「弟兄」指的當然是真弟兄,而非假弟兄(ψευδάδελφος)——主流邪教中充斥假弟兄,不僅要論斷他們,還要與之分別。加拉太書2:4-5,「4因為有偷著引進來的假弟兄,私下窺探我們在基督耶穌裡的自由,要叫我們作奴僕。5我們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沒有容讓順服他們,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們中間」(另參哥林多後書11:26)。教會的拆毀者不過是豬狗或沒有靈性的畜類:「18小子們哪,如今是末時了。你們曾聽見說,那敵基督的要來現在已經有好些敵基督的出來了。從此我們就知道如今是末時了。19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卻不是屬我們的。若是屬我們的,就必仍舊與我們同在。他們出去,顯明都不是屬我們的。20你們從那聖者受了恩膏,並且知道這一切的事(都有知識)」(約翰一書2:8-20)。猶大書1:1-16責備或論斷的就祛除這假弟兄。

教會內部禁止弟兄論斷弟兄,為此必須論斷假弟兄的攪擾。保羅同時在講這兩方面的真理:責備面酵,和睦弟兄:「9一點面酵能使全團都發起來。10我在主裡很信你們必不懷別樣的心,但攪擾你們的,無論是誰,必擔當他的罪名。11弟兄們,我若仍舊傳割禮,為什麼還受逼迫呢?若是這樣,那十字架討厭的地方就沒有了。12恨不得那攪亂你們的人,把自己割絕了。13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14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15你們要謹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加拉太書5:9-15)。

但一些無知的婦人和年輕的名利之徒,內外不分,不知好歹,專門接待外人,卻痛恨自己的牧師和弟兄。他們「愛」拆毀教會的假弟兄和假師傅,卻整天論斷自己的牧師和弟兄。這是什麼情況?「32哎。你這行淫的妻阿,寧肯接外人,不接丈夫。33凡妓女是得人贈送,你反倒贈送你所愛的人,賄賂他們從四圍來與你行淫。34你行淫與別的婦女相反,因為不是人從你行淫。你既贈送人,人並不贈送你。所以你與別的婦女相反。35你這妓女阿,要聽耶和華的話」(以西結書16:32-35)。這就是豬狗。

二、豬狗(6)

6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它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

永遠不要相信主流釋經的這種惡俗:this apparently independent saying……these sayings do not link clearly with the sense of……this striking saying dose not directly relate to……正相反,我們必須將所有的經文統一在當下的具體語境之中。或者,第6節講述了第1-5節的原因——我們被豬狗論斷,原因是我們「把聖物給狗」,「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或者,正因為責備他們對弟兄的論斷,所以,「它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因此,我們必須論斷豬狗。

儘管聖靈降臨之前,門徒也在「不義的論斷者」以及豬狗的罪中有份。但總而言之,豬狗是論斷或判斷的對象。主耶穌首先論斷他們,而神所論斷的,傳道人不能用你的泛愛主義和非政治的清高超過神的愛與義。正相反,教會要傳講和見證基督對豬狗的論斷。不僅要先論斷或分別、分辨誰是豬狗,還要才起具體行動:「不要把聖物(τὸ ἅγιον)給狗(κυσίν,dogs),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χοίρων,swine)前」。「咬」你們的主語是複數的「它們」;動詞ῥήγνυμι的基本含義是:to rend, burst or break asunder, break up, break through,to tear in pieces,to distort, convulse(9:17)——它們會分裂教會,將教會撕成碎片;它們會彎曲你的教導,反過來控告你離經叛道。真實得令人髮指。

傳道人身上有兩種傷:蛇咬腳跟(創世記3:15),豬狗反噬(馬太福音7:6)。但是狂犬病傷害不到我們。這也是真的:「3那時保羅拾起一捆柴,放在火上,有一條毒蛇,因為熱了出來,咬住他的手。4土人看見那毒蛇,懸在他手上,就彼此說,這人必是個兇手,雖然從海裡救上來,天理還不容他活著。5保羅竟把那毒蛇,甩在火裡,並沒有受傷」(使徒行傳28:3-5);另參馬可福音16:17-18,「17信的人必有神跡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18手能拿蛇。若喝了什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這是神賜給教會的權柄:「我已經給你們權柄,可以踐踏蛇和蠍子,又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斷沒有什麼能害你們」(路加福音10:19)。「人子阿,雖有荊棘和蒺藜在你那裡,你又住在蠍子中間,總不要怕他們,也不要怕他們的話。他們雖是悖逆之家,還不要怕他們的話,也不要因他們的臉色驚惶」(以西結書2:6)

兩約充斥了對豬狗兩黨的論斷。然而從主流邪教方向來的豬狗一直這樣「教導」我們:「你要好好講聖經」。這實際上是一種豬狗的自義:只有他們在好好講聖經,然而他們既不「好」,也不「聖經」。其次這是一種豬狗的自衛——他們真正的意思就是:你不要攻擊豬頭,也不要責備趙家狗。因為豬頭是豬的父或豬要順服的「掌權者」,狗才是他們的「豬內弟兄」,共享肉與食。並非我們天天攻擊希律,而是他們敏感任何對希律的攻擊而天天害怕和順服希律。他們所謂的「好好的聖經」,實際上就是聖經中的寧錄、四王五王、法老、亞米比勒、亞述王、巴比倫王、推羅王、尼尼微王、世界眾王以及希律該撒和啟示錄中的獸。只能是這些名字本身,絕不可以「活在當下」——如果傳道人講當下的所有這些王或豬頭趙狗,他們就起來說「你應該好好講聖經」。這就是是沒有靈性的畜類,他們不僅把聖經凡火為死人的書或死書;而且是因為此等不信之人,被世界弄瞎了眼睛;「良心既然喪盡,就放縱私慾,貪行種種的污穢」(以弗所書4:19)。

那麼到底什麼是聖經中定義的豬狗呢?

第一,狗。首先指不肯悔改的外邦人(馬太福音15:26),包括外邦的惡王和他的人民以及術士公知。他們逼迫教會,攻擊我們的信仰(出埃及記11:7);他們侍奉肉身並且專門攻擊屍體,吃食腐肉或人的傳統,相當於「保守主義瘋狗」(出埃及記22:31)以及宗派教義的侍奉者。他們不分義人和惡人一律通吃,是肉就行(列王記上21:19-23,路加福音16:21)。論到耶洗別,耶和華也說,狗在耶斯列的外郭必吃耶洗別的肉。其次,先知書中的啞巴狗,指以色列眾迴避政治罪惡和社會黑暗的假師傅,這就是「雞犬升天堂」:以賽亞書56:10,「他看守的人是瞎眼的,都沒有知識,都是啞吧狗,不能叫喚。但知作夢,躺臥,貪睡」。而之所以如此不過是因為貪婪:以賽亞書56:11,「這些狗貪食,不知飽足。這些牧人不能明白,各人偏行己路,各從各方求自己的利益」。再次,他們可以是基督教中的假基督徒,是反聖職主義者如聚會所和弟兄會。腓立比書3:2,「應當防備犬類,防備作惡的,防備妄自行割的」。最後,犬類不能得救。啟示錄22:15,「城外有那些犬類,行邪術的,淫亂的,殺人的,拜偶像的,並一切喜好說謊言編造虛謊的」。

第二、豬。首先可以指吃人自義的律法主義者,特別是下三濫的褲襠黨人,包括基督徒作家,台灣教痞以及保守主義思想成家和基督教網絡流氓。利未記11:7,「豬因為蹄分兩瓣,卻不倒嚼,就與你們不潔淨」。其次,教會中自以為屬靈的無知婦人和爭吵的婦人。箴言11:22,「婦女美貌而無見識,如同金環帶在豬鼻上」。再次,非政治的出世主義主流邪教,自以為比基督教重建更「好好講聖經」的「只經派」。以賽亞書65:4在墳墓間坐著,在隱密處住宿,吃豬肉,他們器皿中有可憎之物作的湯。5且對人說,你站開吧,不要挨近我,因為我比你聖潔。主說,這些人是我鼻中的煙,是整天燒著的火」。最後,豬以食為天,跪拜瑪門,最終不能得救,如格拉森豬群下到海中(以賽亞書66:17, 馬太福音8:30-32,路加福音15:15)。

第三、豬狗一家。以賽亞書66:3,「假冒為善的宰牛好像殺人。獻羊羔好像打折狗項。獻供物好像獻豬血。燒乳香好像稱頌偶像。這等人揀選自己的道路,心裡喜悅行可憎惡的事」。他們因為共同仇恨基督和祂的僕人而成為朋友:「11希律和他的兵丁就藐視耶穌,戲弄他,給他穿上華麗衣服,把他送回彼拉多那裡去。12從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路加福音23:11-12)。所以我們的仇敵很多,因為遍地豬狗,內外交逼。「俗語說得真不錯,狗所吐的,它轉過來又吃。豬洗淨了,又回到泥裡去滾。這話在他們身上正合式」(彼得後書2:22)。

三、天父(7-10)

7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8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9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10求魚,反給他蛇呢?11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

基督徒和傳道人在人間遭遇很多豬狗,就有可能喪志。但真正有信仰的人,就是相信天父在場的人,會繼續前行,繼續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我們已經講過,馬太福音7:7-11這祈求的對象,就是上文預設的「國」與「義」。神在這裡首先勸勉我們離開豬狗,繼續祈求(αἰτέω,5:42,6:8)、尋找(ζητέω,2:13,2:20,6:33)和叩門(κρούω,路加福音12:36,13:25;啟示錄3:20)。這三個概念有邏輯上的關聯:心志、行動、轉向基督——「我就是門」(約翰福音10:9;另參耶利米書29:13,尼布甲尼撒與假先知)。第8節中的γὰρ參見「八福」中的解釋。這節經文的邏輯重點是:有神在;從根本上說,不是人找到的,而是神賜給的;但神賞賜投靠祂的人。

不僅如此,神還會賜給信徒上好的福分或「好東西」(9-10)。只是人常常不知好歹。他們只求世上的好處,就是石頭和蛇,卻以為是餅和魚。但神卻應許我們「好東西」。巨嬰還有更新的指望嗎?希伯來書5:12-14,「12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13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14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

什麼是主耶穌這裡說的「好東西」呢?先看「不好」:πονηρός(5:11,37,39,45;6:13,23)。然後看「好」:ἀγαθός(5:45)。「東西」:δόμα,a gift;以弗所書4:8,「所以經上說,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腓立比書4:17,「我並不求什麼饋送,所求的就是你們的果子漸漸增多,歸在你們的賬上」。另參以弗所書3:18-21,「18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19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20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21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

四、世人(12)

12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我們可以將這四段經文放在這樣的邏輯框架之內:第一、神首先審判逼迫弟兄或教會的惡人,但藉著「你們不要論斷人」的責備,仍給他們悔改的機會,日頭仍然照耀了歹人(1-5;另外平行閱讀6:14-15)。第二、但那些反過來撕咬傳道人的惡人,教會應該視之為豬狗:一方面,神的憤怒在豬身上;另一方面,這些人是最終不得進城的犬類(6)。第三、然而基督徒不可以為豬狗存在的現實奪去我們的信仰和生活,也不要與惡人戀戰;要繼續堅持追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相信求必得著,求仁得仁,賞賜在天(7-11)。第四、神最終一定審判每一個人,按個人所行的,特別是對別人所行的報應他(12)。需要強調的是,翻作「對待」的動詞,在原文中就是「行為」(ποιέω)。

「國」與「義」最終見證在人際關係之中,特別是每個人在人際關係的行為之中。這就意味著,「地下教會」和「修道院」以及一切仙山洞府或老鼠洞無「義」可言,無「國」可投。所以第12節轉向全方位的人際關係,並為人際關係建立了「道德底線」(律法與先知);同時,宣告了神對這一切社會關係,持有最後的審判權。神不僅會審判惡人對弟兄的審判,而且也會審判萬民之間的「論斷」。因此在第12節中,人類(ἄνθρωπος)這個概念取代了上文「弟兄」,成為教導的主題。或者說,人在神那裡的終局,取決於你怎樣對待別人(ἄνθρωπος)。這也意味著,不聽勸勉,堅持論斷弟兄的「惡人」,結局就定了——弟兄也是「人」。ἄνθρωπος也進一步是排除了在審判台前,「該撒歸該撒」的任何可能性和主流胡說。

首先注意馬太福音第5章和第7章之間的交叉呼應關係:「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5:17,22:34-40)。其次,「待人」與「論斷」首尾呼應,都涉及最後審判。所以羅馬書2:3說,「你這人哪,你論斷行這樣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卻和別人一樣,你以為能逃脫神的審判嗎」。再次,神會用你對待人的方式對待你。一方面,人應該按自己所願的對待別人;另一方面,否則,己所不願卻強加於人者,必被人以牙還牙——最終這個「活該論」出於神的審判。羅馬書12:19,「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希伯來書10:30,「因為我們知道誰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又說,主要審判他的百姓」。我們可以從這裡均衡「愛仇敵」和「為逼迫你的人禱告」等教導。

最後,讓我們再一次強調「行為」這個概念在我們信仰中的核心地位。哥林多後書5:10,「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提摩太后書4:14,「銅匠亞力山大多多地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報應他」;雅各書1:25,「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啟示錄20:12,「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案卷展開了。並且另有一卷展開,就是生命冊。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啟示錄20:13,「於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陰間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們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審判」;啟示錄22:12,「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

應用:歲首年終,兩個冬天

2022年是約書亞長日。這是過不去的一年,也無法過去。在過去一年裡,同時發生了兩場殺父之仇。第一,希律王和主流教與我們有殺父之仇,我們得罪了他們的父魔鬼,就是那起初殺人說謊的。撒但及其差役比我相信的更恨我們,也比他們自己想像的更恨我們。但我們不驕傲。繼續傳道並且祈禱:「69在他僕人大衛家中為我們興起了拯救的角…71拯救我們脫離仇敵和一切恨我們之人的手」(路加福音1:69-71)。第二、希律王和習國人之間積蓄著殺父之仇。瘟疫海嘯,正在團滅一代共和國長子,而越來越多失喪父母的災民,藉著白紙運動走向春夏之交。我們願意為悔改禱告。

主後2022年與2023年更是耶和華報仇之年和救贖之年。以賽亞書34:8,「因耶和華有報仇之日,為錫安的爭辯有報應之年」;以賽亞書35:4,「對膽怯的人說,你們要剛強不要懼怕。看哪,你們的神必來報仇,必來施行極大的報應,他必來拯救你們」;以賽亞書61:2,「報告耶和華的恩年,和我們神報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4他們必修造已久的荒場,建立先前淒涼之處,重修歷代荒涼之城」;以賽亞書63:4,「因為報仇之日在我心中,救贖我民之年已經來到」。

必有審判。你怎樣審判(論斷)教會(弟兄),你就必然怎樣被審判。你怎樣惡待別人,救你必然怎樣被神惡待。2021年冬天,流氓國家舉國「團滅」我們教會;這是2022年的冬天,他們正在被瘟疫團滅。而在過去30餘年的歲月裡,「法老和埃及人」是怎樣對待我(們)和教會的,你們都是這事的見證。過去三年,他們對別國的疫情幸災樂禍,而且阻斷任何回國探親的人;今天,全世界面向「黃禍」嚴陣以待,恐如瘟疫。2023年,「他們又來了」;但文明世界正在醒來。

為什麼說他和他們是魔鬼呢?一方面,他們研究、製造和擴散病毒並隱瞞真相和數據;另一方面,他們對任何患難中的人類幸災樂禍,而一旦自己遭遇天譴,唯一反應就是把瘟疫輸送給別人。同時惡王們完全不顧人民死活,專心權力鬥爭和自我神化,任憑人民自生自滅。這就是龍的傳人。「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啟示錄12:9)。

這也是2023年的世界,人類危在旦夕。狗在俄烏戰爭狗急跳牆,豬在覡共戰爭豬到海邊。路加福音10:18,「耶穌對他們說,我曾看見撒但從天上墜落,像閃電一樣」;啟示錄12:12,「所以諸天和住在其中的,你們都快樂吧。只是地與海有禍了,因為魔鬼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就氣忿忿地下到你們那裡去了」。你不要論斷龍和三分之一下到你那裡的邪靈污鬼麼?主又說:「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羅馬書12:9);啟示錄19:2-3,「2他的判斷是真實公義的。因他判斷了那用淫行敗壞世界的大淫婦,並且向淫婦討流僕人血的罪,給他們伸冤。3又說,哈利路亞。燒淫婦的煙往上冒,直到永永遠遠」。

經過兩個冬天的我們不是雨神,眼淚已經被擦乾。這是我們所信的:「4我又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災殃。5因她的罪惡滔天,她的不義神已經想起來了。6她怎樣待人,也要怎樣待她,按她所行的加倍地報應她。用她調酒的杯,加倍地調給她喝。7她怎樣榮耀自己,怎樣奢華,也當叫她照樣痛苦悲哀。因她心裡說,我坐了皇后的位,並不是寡婦,決不至於悲哀。8所以在一天之內,她的災殃要一齊來到,就是死亡,悲哀,饑荒,她又要被火燒盡了。因為審判她的主神大有能力。9地上的君王,素來與她行淫一同奢華的,看見燒她的煙,就必為她哭泣哀號。10因怕她的痛苦,就遠遠地站著說,哀哉,哀哉,巴比倫大城,堅固的城阿,一時之間你的刑罰就來到了」(啟示錄18:4-10)。阿門。

任不寐,2023年1月1日

]]>
馬太福音第十三課:勝過第一試探(6:19-34) https://www.bumeizhiye.com/2022-12-25-7001 Sun, 25 Dec 2022 13:39:02 +0000 https://www.bumeizhiye.com/?p=7001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馬太福音6:19-34。

19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20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21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

22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23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24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是財利的意思)25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

26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27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28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29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30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

31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32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33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34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感謝主的話語。這時代黑暗。埃及的黑暗由三部分組成:法老(出埃及記第一章中的新王,與啟示錄11章中無底坑中的獸可以平行)、積貨城(積攢財富在地上)與瘟疫或埃及惡疾。歸根結底是錢財取代公義上升為神,或瑪門取代基督,於是埃及人一生為錢焦慮,憂愁至死,並且永死。聖誕中的東方博士連鎖獻上極貴香膏的女人,示範了人離暗入光的福音之旅。基督教重建旨在公義克服吃喝;最大攔阻仍是第一試探。這是亞當、以掃以及加略人猶大失敗的根源;也是今日主流基督教「非政治」的主要原因。正因為如此,馬太福音6:8和6:11已經將這個問題提出來,而馬太福音6:19-34將之全面展開。後來的「資本論」和「國富論」是對主耶穌相關講道的全面彎曲,出於邪靈——邪靈的核心教義在於否定道成肉身或神的愛,神的義(約翰一書4,約翰二書1)。

在新約聖經的使徒書信中,其結束部分常常也論及教會面對錢財的態度,如羅馬書第16章,哥林多前書第16章,加拉太書第6章,腓立比書第4章,帖撒羅尼迦後書第3章,提摩太前書6章,提多書第3章,希伯來書第13章,雅各書第5章,彼得前書第5章……也因同樣的緣故,主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26:13)。記住猶大和少年財主的教訓。馬太福音6:19-34也可以交叉結構如上。第一、19-21與31-34首尾呼應,這是兩種財寶和兩種信仰的對立。第二、22-23與26-30之間前後呼應,光暗分別(哥林多後書4:3-4;約翰一書2:15-17)。第三,24-25強調侍奉兩個主決定永生和永死。正如主耶穌已經宣告的:「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阿門。

一、兩種財寶(19-21)

19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

20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

21因為你的財寶在裡,你的心也在哪裡。

「不要為自己積攢(θησαυρίζω,羅馬書2:5等)財寶在地上」——當生命淪為積財奴,人失去了真正的自由,並因變得極度醜惡和犯罪而失去永生(19:25-26,路加福音12:16-21)。魔鬼深諳此道,第一試探獵取無數靈魂。名詞θησαυρός的基本含義是:the place in which good and precious things are collected ad laid up;the things laid up in a treasury, collected treasures(2:11,12:35,13:44,13:52,19:21)。「東方博士」的重生也是從脫離財神教開始的;而少年財主離開耶穌是因為愛錢。錢財失喪有三個原因:第一、蟲咬(סָס,以賽亞書51:7-8,詩篇39:11,49:16-20;另參路加福音16:9-11)。第二、吃光。名詞βρῶσις的基本含義是act of eating;that which is eaten, food, aliment(約翰福音4:32等)。動詞ἀφανίζω的基本含義是「看不見了」:to snatch out of sight, to put out of view, to make unseen(雅各書4:14,使徒行傳13:41)。第三、賊挖:κλέπται διορύσσουσιν καὶ κλέπτουσιν·,thieves break through and steal。

財神教徒的重生和救贖之道是:「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其中的道理和原因,即在馬太福音5:10-12,「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12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另參馬太福音19:21-30,「21耶穌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22那少年人聽見這話,就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23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24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25門徒聽見這話,就希奇得很,說,這樣誰能得救呢?26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27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什麼呢?28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29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親,母親,(有古卷添妻子),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30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

財動人心,也決定生死存亡(申命記8:16-19,17:15-20;歷代志上29:17,箴言11:18-19;腓立比書4:5-8)。財寶在地上,心與生命就在地上;財寶在天上,人就是天上的居民。只是人不能分辨自己心的位置,守財奴願意標榜自己並非心非物役。「心學」是欺騙,騙人騙神而且「欺哄自己的心」(雅各書1:26)。路加福音多次談到「你們的心」:路加福音9:55,「耶穌轉身責備兩個門徒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路加福音16:15,「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是在人面前自稱為義的。你們的心,神卻知道。因為人所尊貴的是神看為可憎惡的」;路加福音21:34,「你們要謹慎,恐怕因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住你們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網羅忽然臨到你們」;路加福音24:25,「耶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另參哥林多後書11:3,「我只怕你們的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另參雅各書4:7-8,5:5;腓立比書3:17-21等)。

二、第一試探(22-23)

22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

23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錢財弄瞎人眼,世界黑暗。了亮:ἁπλοῦς,simple, single;whole;good fulfilling its office, sound。這個形容詞指「簡單」;其中含義可以參考腓立比書3:8,「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昏花:πονηρός,full of labours, annoyances, hardships;bad, of a bad nature or condition(5:11,5:37,5:39,5:45,6:13;7:11等);可以平行苦難與邪惡。黑暗:σκότος,參見    馬太福音4:16-17,「16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17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關於黑暗另參馬太福音8:12,22:13,25:30——黑暗之子最終不能得救,黑暗是「外邊的黑暗」。

不要以為馬太福音6:22-23是突然插入的斷片,與上下文關於錢財的論述無關。理解眼睛與錢財的關係,首先參見箴言23:5-6,「5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嗎?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6不要吃惡眼人的飯。也不要貪他的美味」。其次,思想以掃的「輕看」:「於是雅各將餅和紅豆湯給了以掃,以掃吃了喝了,便起來走了。這就是以掃輕看了他長子的名分」(創世記25:34)。最後應該返回創世記3:4-7,「4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5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6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7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

人的眼睛「明亮」,是因受獸蛇的試探,特別是第一試探,實則瞎眼了。再也沒有眼睛裡只有錢的人更瞎眼了:只看錢財的人一定不看基督,一定是深刻的無神論者,一定無視公義,一定「唯獨信心」,一定天良喪盡,該國必然罪惡滔天,遍地黑暗。所以保羅說:「3如果我們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4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哥林多後書4:3-4)。總是至暗時代,原因也在這裡:無論東方還是西方,人類眼中只有錢;而一個家庭常常為錢財憂慮和爭吵,這家就是黑暗的無底坑。注意這兩種現象之間的邏輯關係:出埃及記1:11,「於是埃及人派督工的轄制他們,加重擔苦害他們。他們為法老建造兩座積貨城,就是比東和蘭塞」;出埃及記10:22,「摩西向天伸杖,埃及遍地就烏黑了三天」。

三、生死攸關(24-25)

24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是財利的意思)

25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

世界的主用錢財取代基督,是它在屬靈爭戰的始終目標。上帝(θεῷ)或瑪門(μαμωνᾶς,מַטְמוֹן;創世記43:23,約伯記3:21,箴言2:4,以賽亞書45:3,耶利米書41:8),兩個主(κύριος),兩個神,非此即彼。這是生命的基本處境和終極抉擇。人的感情或恨(μισέω)愛(ἀγαπάω)重(ἀντέχω)輕(καταφρονέω),都與你的信仰互為因果。但人不可能同時愛上帝和瑪門,二者不可得兼。成功神學一定是謊言。侍奉瑪門的人最終會失去生命和永生。注意這雙重平行:上帝與瑪門,生命與衣食。在這兩難之間,神為我們開闢出一條新路:將生命放在吃穿之上,「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憂慮:μεριμνάω,to be anxious,to care for, look out for。這個動詞在馬太福音第6章出現了5次(25,27,28,31,34)。但人如何得生命呢?唯義人必因信得生(33)。

不僅如此,「憂慮」是魔鬼的機會,魔鬼就是利用人的生存焦慮在世界作王,並世人無視公義並且義嘲笑政治公義為生存常識、宗教智慧與政治正確。所以彼得前書5:7-9告誡普世教會:「7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8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9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被生存焦慮充滿的「災民」不僅不關心公義,而且憎惡公義和一切傳講義道的人。正在這方面,傳道人與媒體人截然不同:媒體人諂媚人的焦慮,極端關切「財經問題」和經濟危機,必然也只為求人點贊;但傳道人只求神悅納,均衡食物與聖道的之間原初秩序,見證基督,分明生死。

那麼何為侍奉神並且不去侍奉瑪門呢?箴言27:23-27,「23你要詳細知道你羊群的景況。留心料理你的牛群。24因為貲財不能永有。冠冕豈能存到萬代。25乾草割去,嫩草發現,山上的菜蔬,也被收斂。26羊羔之毛,是為你作衣服。山羊是為作田地的價值。27並有母山羊奶夠你吃,也夠你的家眷吃,且夠養你的婢女」。首先就是做好忠僕,牧羊羊群(25:21-23)。彼得前書5:1-4,「1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2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3也不是轄制所托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4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所以主才這樣對彼得說:「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約翰福音21:15;另參希伯來書13:5)。

四、普遍啟示(26-30)

26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

27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

28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29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30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

在上述平行結構中,27與30節都強調「人生苦短」——與其活在無意義且危險的錢財憂慮中,不如活在信仰中。瑪門弄瞎了人眼,主要醫治這瞎眼的,包括生來瞎眼的。醫治首先是去看神的創造,神所造的生命;而非去看人所造的錢財。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翻作「貴重」的動詞是διαφέρω,並非「黑名貴」的「貴」,基本含義是to bear or carry through any place;to carry different ways……我們與飛鳥並無不同。

生活在生存焦慮之下的人類,與生活在天父供應中的動物相比,人實在畜生不如。約伯記12:7-8,「7你且問走獸,走獸必指教你。又問空中的飛鳥,飛鳥必告訴你。8或與地說話,地必指教你。海中的魚也必向你說明」(另參耶利米書8:7)。飛鳥在神的眼中看為美好:「神就造出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各從其類。又造出各樣飛鳥,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創世記1:21)。疫苗風波的時候,有海外習國人或龍的傳人說:一隻鸚鵡不過就是一隻鳥,死不足惜。我們責罵這些格拉森二師兄,因為只有傳道人才應該為一隻小鳥斥責毒蛇。因為主不是尋找那第一百隻羊的好牧人嗎?被用作比喻的生命同樣有價值,正因為如此,所有祭牲都指向基督。正因為「動物」在神那裡有重要的位置,所以「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

論榮華或美好,在神的眼中,所羅門不如百合花(12:42)。這不是犬儒主義的文學抒情或古典文學的精神勝利,這是神的智慧。「13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14因為他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15至於世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樣。他發旺如野地的花。16經風一吹,便歸無有。他的原處,也不再認識他。17但耶和華的慈愛,歸於敬畏他的人,從亙古到永遠。他的公義,也歸於子子孫孫。18就是那些遵守他的約,記念他的訓詞而遵行的人」(詩篇103:13-18;另參以賽亞書40:6-10)。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在基督裡完全明白這經文的真正含義:「19耶和華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麼。那人怎樣叫各樣的活物,那就是它的名字。20那人便給一切牲畜和空中飛鳥,野地走獸都起了名。只是那人沒有遇見配偶幫助他」(創世記2:19-21)。婚姻家庭神學的假師傅尊尊教導、煞有其事地說:亞當在想動物學習交配和夫妻生活。但以經解經,主耶穌的教導為我們指明了一條返回創世記的光明之路。另參列王紀上4:32-34,「32他作箴言三千句,詩歌一千零五首。33他講論草木,自利巴嫩的香柏樹直到牆上長的牛膝草,又講論飛禽走獸,昆蟲水族。34天下列王聽見所羅門的智慧,就都差人來聽他的智慧話」。也可以平行閱讀詩篇104篇,看其中神與動物植物的關係,「願罪人從世上消滅。願惡人歸於無有」。

神帶領亞當和約伯看動物。先知以賽亞和所羅門在箴言中(如箴言6:6-11)也教導人從動物身上學習敬虔和信仰。同時主耶穌先知使徒也常常指著樹木花草等植物教導人。也許正因如此,那在任何意義上都具有撒旦之國的國度,對動物的虐殺之匪夷所思,對植被和生存環境的破壞之登峰造極,也許有靈界的背景——他們如此恨神和真理,於是就連神所造的一切,也嫉恨得如陰間般殘忍了。習國人與上帝及其一切造物有仇。

五、特殊啟示(31-34)

31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32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33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34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這是神的醫治或聖誕大好的信息:人需要從飲食和時裝信仰中走出來,轉向神的國和神的義。一方面,聖經不否定人的衣食需求,因為「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只要6日作工,神會供應。所以「耶和華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創世記3:21);所以,「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創世記2:16)。但前提仍然是:「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創世記2:15)。所以另一方面,神要求人必須活出生神的形象出來,就是「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國可以指向政治,義是聖經核心價值或進入天國和永生的窄門——唯義人因信得生。這是基督徒與外邦人的根本區別——外邦人的確畜生不如,甚至不如植物或百合花。馬太福音6:34節可以平行6:27,6:34——三節經文都強調「時間苦短」這個概念,並指出為明天憂慮的生命會毀掉今天,進而毀滅人生和永生。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人一直準備生活,卻從未生活過。

馬太福音6:33可以平行創世記2:15-16,「15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16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也可以平行創世記1:26-30,「26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27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28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29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30至於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並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將青草賜給它們作食物。事就這樣成了」——先有人的責任,再有食物供應。而人的責任核心在「治理這地」與「耕種這園」,這就是「國」與「義」。

必須強調的是,加上冠詞的名詞κακία,其基本含義是malignity, malice, ill-will, desire to injure,wickedness, depravity;wickedness that is not ashamed to break laws;evil, trouble(使徒行傳8:22,羅馬書1:29,哥林多前書5:8,14:20;以弗所書4:31,歌羅西書3:8,提多書3:3,雅各書1:21,彼得前書2:1,16)。這個名詞實際上是指罪惡,尤其是不知羞恥的罪惡。就是不義的人不知羞恥那種罪惡。比如妄求衣食卻對罪惡毫無廉恥的人。所以這個概念在這裡的含義應該不是說基督徒應該為今天的生活難處憂慮,而是今天就應該認罪悔改、攻擊罪惡。這真理是一貫的:「35耶穌對他們說,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著有光行走,免得黑暗臨到你們。那在黑暗裡行走的,不知道往何處去。36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耶穌說了這話,就離開他們,隱藏了」(約翰福音12:35-36;另參羅馬書13:11-14, 以弗所書5:16,歌羅西書4:5,彼得前書4:2等)。

應用:基督教巨嬰的非政治之褥

關於明日之死的憂慮,會製造一個轉向今日吃喝而躺平並仇視公義的巨嬰之族。所以保羅說:「31弟兄們,我在我主基督耶穌裡,指著你們所誇的口,極力地說,我是天天冒死。32我若當日像尋常人,在以弗所同野獸戰鬥(θηριομαχέω),那於我有什麼益處呢?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哥林多前書15:31-34;另參以賽亞書22:13)。33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34你們要醒悟為善,不要犯罪。因為有人不認識神。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愧」。非政治是巨嬰的共同症狀,躺平及癱瘓。馬太福音9:1耶穌上了船,渡過海,來到自己的城裡。2有人用褥子抬著一個癱子,到耶穌跟前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相關問題請參考下列推文(相關辯題為眾人所關切)。

【回網友:我的國不出於這世界(約18:36)】介詞ἐκ根本沒有「屬於」的含義,也不僅應翻作of(KJV);更準確的含義是out of(太2:6,15etc.);「出於」。所以說:「我的國不出於這世界」,只有均衡「願你的國降臨,願你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才可能逃離非政治主流邪教的網羅。

【回網友:不可整體否定基督教】1此論調俗不可耐,且無知聖經。2眾先知整體否定猶大和以色列。3約翰福音和使徒行傳整體否定猶太人。4啟示錄7間教會都有問題,也是一種整體否定。5每間教會的禱告都違背主耶穌的教導,為什麼不整體否定?6否定不為棄絕,而為重建或重建耶路撒冷。

【回網友:外女】「整體否定」是神學邏輯,為重生在罪中有份的所有人。聖經不僅針對選民整體否定,針對列國也是如此;比如論埃及人巴比倫推羅大馬色……無一例外。新約也是如此,比如提多書1:12-14,保羅整體上否定了革哩底人和猶太人——儘管他自己就是猶太人。聖經高於人的女兒。

【回網友:保羅書信90%不抨擊羅馬帝國政治】保羅書信為初建教會,濡養嬰孩;如CSMP第一屆課程。使徒書信借彼得雅各約翰和猶大書,從信心轉向行為;並在啟示錄中90%甚至100%在「抨擊」世界的國、大淫婦和你們這些獸。而教會位於基督兩次降臨之間。刪去啟示錄,正是被咒詛的族類。

【回網友:保羅書信90%不抨擊羅馬帝國政治2】不僅啟示錄中90%甚至100%在「抨擊」世界的國;實際上聖經66卷書90%都在攻擊世界眾王和外邦人及以色列人的「(政治)不義」。反諷的是,那些彎曲後偏執保羅書信的人,就是支持女牧師而專門踐踏保羅教導的騙子。而保羅果真不攻擊獸國嗎?

【回網友:保羅書信90%不抨擊羅馬帝國政治3】以羅馬書為例。1:5我們從他受了恩惠,並使徒的職分,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名信服真道…18原來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詩2:1-2)。阻擋者首先不是你習大大世上君王臣宰假基督麼?

【回網友:保羅書信90%不抨擊羅馬帝國政治4】以哥林多書為例。林前15:24再後末期到了,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都毀滅了,就把國交與父神。25因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另參林後10:4-5)。現在就是末期(太24:14)或末期的開始。

【回網友:保羅書信90%不抨擊羅馬帝國政治5】以色列人在埃及400年也「不談政治」,又「順服法老」。神也不會讓嬰孩起來爭戰。直到興起摩西和約書亞,不僅向法老和埃及人宣告十災直到傾覆暴君和人民軍隊;而且除滅迦南諸王。這就是聖經整全的真理:教會從小孩子長大成人。聖誕快樂!

【每日讀經】帖後1:6神既是公義的,就必將患難報應那加患難給你們的人。7也必使你們這受患難的人,與我們同得平安。那時,主耶穌同他有能力的天使從天上在火焰中顯現,8要報應那不認識神,和那不聽從我主耶穌福音的人。9他們要受刑罰,就是永遠沉淪,離開主的面和他權能的榮光。(保羅不抨擊羅馬嗎?)

這500多歲的基督教巨嬰,就是總是口舌期義食物為主、侍奉瑪門的巨嬰,該長大了吧。長大就是從追求口腔快感轉向求國去義。「12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13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14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希伯來書5:12-14)。阿門。

任不寐,2022年12月25日

]]>
馬太福音第十二課:停止你的表演(6:1-18) https://www.bumeizhiye.com/2022-12-18-6998 Sun, 18 Dec 2022 13:19:29 +0000 https://www.bumeizhiye.com/?p=6998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馬太福音6:1-18。

1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2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裡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3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4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有古卷作必在明處報答你)

5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裡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6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7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8你們不可傚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9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10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11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12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13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有古卷無因為至阿們等字)14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15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16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著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17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18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感謝神的話語。上個主日證道視頻中,我們將馬太福音5、6、7章視為一個單元;第5章重點在「以色列」內部的人際關係;第7章重點在「以色列」與外部仇敵的關係;而第6章,重點可以是「以色列」與上帝,以及那惡者的關係。不僅如此,馬太福音第6章還可以這樣分成兩大部分:第一、批評宗教表演(1-18);第二、勝過錢財的試探(19-34)。馬太福音6:1-8還可以進一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禁止施捨的表演(1-4);第二、禁止禱告的表演(5-15);第三、禁止禁食的表演(16-18)。這三重表演或宗教的三大支柱可以一一對應魔鬼的三重試探:「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創世記3:16)。施捨對應食物,禱告對應眼目,禁食對應智慧或成功。

但是食物試探是第一試探,所以馬太福音6:19-14實際上是反過來全面論述對瑪門的應對。而馬太福音第5章與第6章之間的邏輯關係是:「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5:20);第6章全面解釋何為文士與法利賽人的義,以及到底應該怎樣勝過他們的義。值得強調的是,「義」仍然是聖道的中心。而義最大的仇敵是「演義」或假冒為善。實際上,假冒為善這個希臘文,原初的含義就是戲子的表演。對世界而言,皇帝壟斷影帝;而基督教的敗壞在相當程度說,就是信仰淪為了表演。所以主耶穌在馬太福音第23章中,集中攻擊了種種演義戲子。之所以如此,除了宣告公義的審判,也為將門徒與戲子分別出來。「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約翰福音4:23)。阿門。

一、施捨(1-4)

1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

2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裡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3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4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有古卷作必在明處報答你)

雖然天父「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但是,基督徒仍然要作個義人。馬太福音強調行為(ποιέω),行善,行義。第1節翻作「善事」的名詞是ἐλεημοσύνη,mercy, pity;the benefaction itself, a donation to the poor, alms;即2、3、4節中的「施捨」。但基督徒行善不是向人表演;否則得不到天父的賞賜(μισθός,5:12,46)。這也意味著,基督徒作家在孤兒院照相,雞犬升天堂在老人院剪刀手,都與神國無分,與這道無關。事實也是如此,那些藉著撒幣在全地收買人心的政治戲子,最終什麼也得不到;處處爛尾,「以怨報德」。

「慈善家」或屬靈表演藝術施捨喜劇主要分兩場。第一是「在你前面吹號」;廣而告之。比如「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才是影帝,影帝在主耶穌的話語中平行「那假冒為善的人」:ὑποκριτής,one who answers, an interpreter;an actor, stage player;a dissembler, pretender, hypocrite。這個名詞在新約中出現了20次;在馬太福音第6章出現了3次,在馬太福音其餘篇章中出現了12次;特別集中在馬太福音23章;另參馬太福音24:51,看戲子的下場。動詞ὑποκρίνομαι是一個合成詞,其動詞詞根是κρίνω,就是第7章中的「論斷」——神禁止表演式論斷,比如吃人自義。因此可以這樣說,慈善表演有兩個人本主義的目標:一方面,市恩;另一方面,論斷和否定別人——我比你善,: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路加福音18:9-14)。但無論如何,他們根本沒有神的愛。第二、「在會堂裡和街道上」行善。道德影帝要在人最集中的地方表演他們的義舉,目的是「故意要得人(ἄνθρωπος)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這裡的賞賜可能指「報應」(5,16;彼得後書2:13,15;猶大書1:11;啟示錄22:12)。或者這三處經文(2,5,16)也有這樣的含義:他們得到了人的賞賜,但最終「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

第3-4節從正面教導門徒怎樣行善:「3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4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有古卷作必在明處報答你)」。總而言之,不要向人表演。這是兩個偉大的應許。第一、「你父在暗中察看」,神看得見,你不用擔心。第二、「必然報答你」,行善一定有善果,或者「義人必因信得生」。值得強調的是,基督徒行善並非「無私」,無私是假冒為善的極致。但我們的私心在基督裡,我們只向神求回報。只有基督教信仰,同時解決了偽道學和冷血病雙重中國病毒:或者為人民服務旨在作人民上帝;或者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二、禱告(5-15)

影帝到處有,「教會特別多」。作為神的選民或人類的祭司,當宗教領袖和基督徒開始將信仰轉換為表演的時候,人類從中心開始潰爛,而且毒瘡越濫越大。主流基督教的宗教表演最普遍的舞台是禱告,而且已經到了令人髮指不知羞恥以恥為榮的地步了。不過大致而言,基督教的禱告表演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形式,故意在人前表演(5-8);如教會中的長篇禱告,輪流禱告以及聚餐中的謝飯禱告等等。第二是內容(9-15),主要表現為為了邪情私慾妄求(雅各書4:3),操練禱告強吻基督;自欺欺人地創造了新邪教兩大禱告教義:「求必得著」;「得不著是因為信心小」。換言之,整體上說,主流基督教的禱告在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與主耶穌的教導都是顛倒的。

1、形式(5-8)

5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裡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6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7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8你們不可傚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

這裡的邏輯結構可以平行1-4。不過5-8可以交叉結構,「假冒為善的人」與「外邦人」前後呼應。而「外邦人(ἐθνικός)」這個概念進一步表明,山上寶訓的對象不包括「他們」。不僅如此,「不可像外邦人」、「不可傚法他們」;已經表明這樣的「外邦人」及其追求或「愛情」(φιλέω)和廢話(πολυλογία),並不是「愛仇敵」和「代禱」的對象。最後,「施捨」與「需用」都與錢財或瑪門相關,與魔鬼的第一試探相關。就此我們也能看見,馬太福音第6章整體上也是交叉結構,前後重點都在否定「財神教」。大致而言,宗教表演不是為了信仰,乃是為了錢財。相當多數的基督徒,禱告是妄求錢財;而教會領袖表演禱告或騙人操練禱告,也是為了騙錢。另外注意這兩處在馬太福音第6章的平行:「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8);「31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32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33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31-33)。

2、內容(9-15)

9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10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11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12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13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有古卷無因為至阿們等字)14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15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關於主禱文,在約翰福音系列課程中,我們有專門一集視頻,此不贅言。可以移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eUTObQ5DI。需要補充的是,馬太福音6:12在馬太福音6:14-15中被進一步強調,兩者共同指向基督十字架上的赦罪救恩,指向基督事件。今天重點要強調的信息是,主在教導禱告應該棄絕形式上的表演之後,在內容上規定了基督徒禱告的基本內容,從而完全否定了主流所有的妄求;而理解這些教導,應該將主禱文與十誡平行,舊市場馬太福音6:9-13摔出埃及記20:1-26的平行。

第一、以天為天,尊神為聖;馬太福音6:9平行出埃及記20:1-3。

第二、以地為地,道成肉身;馬太福音6:10平行出埃及記20:4-7。基督和教會極度關切並進入這個世界,這就是「政治」:一方面,攻擊世界的國和一切偶像(世界的王,出埃及記20:4-5,7);另一方面,在世上藉著遵行主名作光作鹽名且蒙愛,所謂為義人必因信得生(出埃及記20:6)。這些平行的真理不僅均衡了約翰福音18:36「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神的國不是出於這世界,而是從天上向世界降臨);而且否定了一切「神永遠愛我」的淫詞艷曲——神的永愛在義人或遵行天父旨意和誡命的人(出埃及記20:6,約翰福音14:15;馬太福音7:21,12:50;約翰一書2:17)。不僅如此,這裡對「行」(γίνομαι)的強調也再一次否定「唯獨信心」的主流教義,結合約翰一書4:1-11和約翰二書1:5-11,可以將之一概定義為邪教,是敵基督的撒但一會。

第三、以人為人,節制貪慾。馬太福音6:11平行出埃及記20:8-11。安息日指向教會的真理,主日聚會要勝過七天繼續做食物採集者的人本主義和物質主義的狂熱。這裡與上文的邏輯關係是:基督教關切政治公義與社會正義,但不可借此追求權力、情慾與錢財。「革命」不是為了政權和分田地。在這個意義上,該撒的「臭錢」還給該撒;但為了公義可以擄掠法老和埃及人。

第四、以鄰為鄰,為罪求赦。馬太福音6:12平行出埃及記20:12-17。我們求神饒恕我們在世界上的各種犯罪(免我們的債),並且悔改更新,「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翰福音8:11)。而我們在人間所犯的罪,完全表現在出埃及記20:12-17所列舉的各種關係中。而神饒恕我們,我們也當彼此饒恕,借此建造教會的和平(馬太福音6:14-15)。如果我們缺乏饒恕弟兄的能力(馬太福音18:23-35),就將之放在禱告中。當然這些過犯是私人性質的,屬於是私人恩怨;不可以延伸到對基督和教會的敗壞。

第五、以鬼為鬼,遠離試探。馬太福音6:13平行出埃及記20:18-26;並且馬太福音6:13與馬太福音6:9首尾呼應。這節經文內部也包含這樣的邏輯關係:「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才可能「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魔鬼中給人最大的試探是讓人自以為神。

學習和註釋馬太福音第六章讓人痛苦不已:基督教敵基督嗎?網上有一位叫蕭祥修的牧師,生前教導人說「上帝必會回應你的禱告」。這是完全沒有聖經根據的「鬼話」,而主流基督教的禱告及操練,整體上(形式與內容)與主的相關教導針鋒相對。主也說,「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各書4:3)。「我若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詩篇66:18);「所以,你不要為這百姓祈禱。不要為他們呼求禱告,也不要向我為他們祈求,因我不聽允你」(耶利米書7:16)。那麼如何解釋這些「矛盾」呢?

「求必得著」的所謂聖經根據是馬太福音7:8,「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但是,主耶穌這裡並沒有說「求」的內容,而毒蛇的種類一位有了可趁之機,這種詭詐和貪慾就給魔鬼留了地步。然而我們主要參考上下文或具體語境,實際上主耶穌已經清清楚楚第教導我們,「求」的到底是什麼,並且唯有求主教導我們當求的,神才會回應我們的禱告。

首先,上文特別是主禱文,已經全面而清晰地規定了基督徒應當祈求的基本內容。而且馬太福音6:31-33進一步對這樣的禱告內容加以強調,所以才在下文說「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我們向神求什麼呢?「31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32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33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其次,下文進一步說明了這個「求仁得仁」的禱告常識:「9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10求魚,反給他蛇呢?11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11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12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13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14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15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裡來,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16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裡豈能摘無花果呢?17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18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19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20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21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22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23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馬太福音7:9-23)。

換言之,所謂求必得著,就是好樹得好果。相關的經文另參約翰福音14:13,「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14你們若奉我的名求什麼,我必成就」。這裡的「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的前提不僅是「奉我的名求」;而且在於「你們」是誰。「你們」是誰呢?一方面,約翰福音14:12,「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你們必須是信基督並且要行出來的義人;另一方面,約翰福音15:16,「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他就賜給你們」——你們就是蒙召奉差遣去結果子的使徒。這不是明顯的嗎?約翰福音9:31,「我們知道神不聽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聽他」。

三、禁食(16-18)

16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著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17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18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這裡的話語結構,完全平行上述兩個主題敘事方式。禁食(νηστεύω,x21;4:2,9:15)主要涉及人的攻克己身,認罪悔改,從不義轉向行義(以賽亞書58:1-7;約拿書3:5)。悔改是人與神的關係,不是人與人的關係。這一點很重要。有人悔改並非為了重生或神的國神的義,而是為了藉著「胯下之辱」和「臥薪嘗膽」向人求更大的成功,於是禁食變形為「孫子兵法」,只為屈人之兵,險中求勝,辱中反敗。正因為如此,我們把禁食平行第三試探:「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翻作智慧的動詞שָׂכַל,在舊約聖經中常常有「亨通」和「成功」的含義(創世記48:14,申命記29:9,約書亞記1:7-8;列王紀上2:3,列王紀下18:7,箴言17:8,耶利米書10:21,20:11,23:5,50:9)。當披麻蒙灰也淪為求勝兵法的時候,主流教會和主流社會誠然是撒但一會了。

求主醫治。你是否悔改了,不需要「把臉弄得難看(ἀφανίζω,6:19-20,銹壞),故意叫人看出」來。不要作雨神。主流基督教盛產神棍,他們是基督教的中紀委,負責鑒定和頒發別人是否悔改的許可證;並以示眾的流氓手段相威脅。正是在這種淫威之下,很多基督徒練就了在「屬靈考官」面前修煉「愁容」(σκυθρωπός,路加福音24:17)的功夫。這是基督教公開醜聞。然而我們交賬的對象只有主,使我們向人可以得自由。但是與此同時,「你父在暗中察看」,這種神聖的臨在後果更嚴重:「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馬太福音10:28)。然而神並不喜悅人滅亡。「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5:3-4)。

結語:人神與瑪門是一切表演之實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的證道經文。這三組反對宗教表演的教導之間有這樣的邏輯關係:向人的表演歸根結底是不信神,沒有神;從而把人怎麼看自己看的過於當看的,即以人為神。但是影帝和戲子所有表演真正的目的,在有求於人:求人點贊,求人奉獻;只是他們絕不行義。政治影帝為了錢;非政治宗教戲子也是為了錢。正所謂,不義的人不知羞恥。然而今天證道經文的三個基本方面,即施捨、祈禱和禁食,都是為了教導人學義,並且教導基督徒要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這是所有邪教的兩個基本特徵:第一、以人為神,即人是賞賜者。所以這裡反覆強調,拽不神才是賞賜的主體。正因為如此,馬太福音第7章開篇禁止人論斷人;而保羅進一步將論斷與賞賜結合起來:「4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5所以時候未到,什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他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哥林多前書4:4-5)。第二、認錢作父,要人的榮耀,要人的獻祭。表演是一種交易和市場行為,是為了向衣食父母買票,是為了敬拜瑪門,是魔鬼用第一試探成功捆綁人的明證。

二流演員表演宗教非政治,只是為了與一線明星以及世俗消費者進行市場交易。正因為如此,主禱文帶領我們返回唯一真神,並且重置了瑪門在心靈中的位置。而相關的教導將在馬太福音第6章餘下的部分全面展開。勝過第一試探,是教會得勝之本。而有人堅持撕裂,不過如此。「14父老阿,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認識那從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剛強,神的道常存在你們心裡,你們也勝了那惡者。15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16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17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18小子們哪,如今是末時了。你們曾聽見說,那敵基督的要來現在已經有好些敵基督的出來了。從此我們就知道如今是末時了。19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卻不是屬我們的。若是屬我們的,就必仍舊與我們同在。他們出去,顯明都不是屬我們的。20你們從那聖者受了恩膏,並且知道這一切的事。(或作都有知識)」(約翰一書2:14-20)。阿門。

任不寐,2022年12月18日

 

]]>
馬太福音第十一課:論律法的精義(5:17-48) https://www.bumeizhiye.com/2022-12-11-6995 Sun, 11 Dec 2022 14:20:59 +0000 https://www.bumeizhiye.com/?p=6995  

馬太福音第十一課:論律法的完全(5:17-48)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馬太福音5:17-48。感謝神的話語。馬太福音5:17-20是這部分內容的導言:基督論律法。然後馬太福音5:21-48轉向律法的精義,可以將之分成五個部分,並形成交叉結構(參見下文)。傳統上把馬太福音5:21-48分成六大主題,並用以說明何為「超過法利賽人和文士的義」(這是對的)。我將其中27-32合併為一個單元,並將之放在「教會中兩性關係」這個主題之下。

千百年來,「山上寶訓」一直被主流基督教引申和彎曲為不問是非,顛倒善惡的泛愛主義;所以今天撥亂反正任重道遠。當我們把主流基督教和雞犬升天堂定義為撒但一會的時候,至少有兩個明顯的事實根據:第一、他們的聖經只能到達馬太福音第5章,無法與馬太福音第7章,以及馬太福音23-25章周延;更從神學上完全刪除了啟示錄的所有常識——神向惡人或仇敵宣告咒詛與審判。第二、無論是無敵論的文學嫖客,還是愛敵論的雞湯淫婦,一方面用愛仇敵指控我的講道,一邊痛痛地恨我——我是愛敵戲子們偏偏不愛的仇敵。如果說仇恨涉嫌殺人,加上他們如此公然撒謊,說他們的父就是起初殺人說謊的魔鬼(約翰福音8:44),豈不正對嗎?

求主幫助,回歸聖經才能正本清源。「2有人以為我是憑著血氣行事,我也以為必須用勇敢待這等人,求你們不要叫我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有這樣的勇敢。3因為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4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5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哥林多後書10:3-5)。阿門。

一、導言:舊約、語境和結構

CSMP致力於基督教的重建,首先是重建釋經學,我們唯獨聖經。而釋經神學建立在至少四種方法論根基之上:第一、以經解經;第二、語境邏輯;第三、結構分析;第四、原文字義。我們先談論前三種方法,借此說明唯有這樣的釋經學才可能帶領我們不斷接近「登山寶訓」的真相,認識愛仇敵的基本範疇及其重要的界限。

1、舊約

大致而言,主耶穌在這裡是在講論律法,就是傳講西奈山上賜給以色列人的律法及十誡的相關內容;那時候以色列背後是埃及人,前面是迦南人;而教導山上樣式的基本目的,首先在於建造以色列,急急今天就是重建基督教。重建的重點在三個方面:第一、重建選民與神的關係,全然愛神;相當於馬太福音5:1-16,6:1-34。第二、重建選民社會中的人際關係或內部人與人的關係,即彼此相愛或愛鄰如己;相當於馬太福音5:17-48。而這裡愛的對象是鄰舍,是以色列人,不包括埃及人和迦南人。第三、選民與魔鬼及其差役的關係,比如曠野中的亞瑪力人、二百五叛黨以及約旦河邊的亞干家族等等;相當於馬太福音7:1-29中的這些族類或「迦南七族」,而他們顯然不是第5章中愛和禱告的對象:假冒為善的人、狗、豬、狼(假先知)、壞樹、你們這些作惡的人和無知的人。

2、語境

馬太福音5:17-48教導的對象是門徒(4:18-5:21),背景是魔鬼的試探與希律監禁施洗約翰(4:1-17,24);面對的是魔鬼、罪(病)、死亡以及風和海(8:1-34)。換言之,正是在仇敵逼迫之下,「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4:16)。換言之,世人恨我們,所以我們要彼此相愛:「14我已將你的道賜給他們。世界又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15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或作脫離罪惡)16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17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18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19我為他們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叫他們也因真理成聖。20我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21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22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約翰福音17:14-22)。耶穌教導以色列人在至暗年代重建和睦(10:5-6)。

3、結構

在馬太福音中,5-6與23-25章也存在一個交叉呼應的關係;其中愛仇敵以及為逼迫你的人禱告等教導,在23-25章中被設立了清楚的限度——那些被主耶穌咒詛的對象,不可能是基督徒愛的對象;否則,主流就以基督是說謊的,而聖經就會因為自相矛盾而轟然倒地。這些被咒詛的族類包括:文士和法利賽人或「你們這些蛇類,毒蛇之種阿,怎能逃脫地獄的刑罰呢」(23:33);假先知、那行毀壞可憎的、假基督、撇下的那一個、惡僕、假冒為善的人、愚拙的童女、又惡又懶的僕人、左邊的山羊。

最後,理解登山寶訓中的「愛」,還要區分這三方面的張力:內外、先後以及公(仇)私(怨)。上面的相關論述,主要在於分別內外。而所謂公私,旨在強調:你應該饒恕侵犯你私慾和罪的仇敵,但你沒有權利寬恕「褻瀆聖靈」的惡人,也不可以為當死的罪禱告;正如摩西和以色列人不會為紅海裡的埃及人以及即將除滅的迦南人禱告一樣;摩西也沒有為逼迫他的二百五領袖禱告。所謂先後。可以平行基督兩次降臨:起初神愛一切人,要他們悔改得救;但堅持拒絕歸信的人,不再是愛的對象,他們只是等候審判。這也是聖經一貫的教訓:摩西即使在十災中也曾為法老和埃及人禱告,但最後這一幕具有末世論的意義:「28法老對摩西說,你離開我去吧,你要小心,不要再見我的面,因為你見我面的那日你就必死。29摩西說,你說得好,我必不再見你的面了」(出埃及記10:28-29)。

這經你們沒有讀全嗎:「16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17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審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18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19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約翰福音3:16-19)。阿門。

一、引言:舊約之義(17-20)

17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

18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19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20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

主耶穌開宗明義,祂在山上講律法,如耶和華在西奈山(5:17,7:12)。需要強調的是,耶穌講的律法使聖經中的律法,不是猶太人的律法傳統(12:1-14,15:1-14)。律法與先知合起來就是舊約(7:12,22:40;使徒行傳24:14,28:23;羅馬書3:21)。宣稱福音時代或恩典時代不再需要律法的主流基督教,完全違背了耶穌的教導。而猶太人誣告耶穌破壞律法;耶穌的意思是祂在踐行律法的精義,而非字句;並且也如此教導門徒。換言之,基督和基督徒不僅要遵行律法,而且比猶太人和雞湯教遵行得更完全。「成全」即上文的「應驗」(πληρόω);與第48節中的完全(τέλειος)可以首尾呼應。

另外注意「我來」這個概念在馬太福音中的重要意義,事關道成肉身的真理(9:13,10:34-35,11:19,20:28)。「我實在告訴你們」,這個語句在馬太福音中出現了31次(參見以賽亞書65:16,啟示錄3:14;另參出埃及記3:14)。18-19以極其嚴肅的語氣重申律法的重要性,重於天地(耶利米書31:35-37,33:20-26),事關國度和賞賜(18:1-4,20:25-28)。所以,一方面,基督是律法和先知的總結:羅馬書10:4,「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著義」。另一方面,基督徒仍然需要遵行律法:啟示錄12:17,「龍向婦人發怒,去與她其餘的兒女爭戰,這兒女就是那守神誡命,為耶穌作見證的。那時龍就站在海邊的沙上」;啟示錄14:12,「聖徒的忍耐就在此。他們是守神誡命,和耶穌真道的」。

律法的目標是行為,這是第19節中反覆強調的。而律法要求的行為,歸根結底是行義(3:15);20節給出結論:行義;或者高於文士法利賽人的義,是進入天國的必要條件(7:21,18:3,19:23-24,21:31,23:13)。至於什麼是文士法利賽人的義,可以參見馬太福音第23章,以及約翰福音第8章。一方面,主流宗教不行公義卻自以為義(假冒為善);或者他們只是在「儀式」或形式上遵行律法,卻沒有憐憫,更以宗派教義為屬靈標籤。另一方面,他們在社會生活中,集中在褲襠中表演勇敢,即主要藉著性醜聞吃人自義。顯而易見,文士和法利賽人如何,今天的主流基督教亦如何。主耶穌的山上寶訓旨在重建以色列或建立教會;因此這些經文正是重建基督教的真理根基。

二、教會的弟兄關係(21-26)

21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22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有古卷在凡字下添無緣無故地五字)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

23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24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25你同告你的對頭還在路上,就趕緊與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給審判官,審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監裡了。

26我實在告訴你,若有一文錢沒有還清,你斷不能從那裡出來。

將以色列或基督徒建造成新人,除了行義;就是內部的彼此相愛。注意「弟兄」這個概念貫穿始終。根據摩西律法,以色列人或基督徒之間禁止殺戮(出埃及記20:13,申命記5:17)。而主耶穌將之追溯或擴展到動怒(ὀργίζω)、拉加(ῥακά,empty)與魔利(μωρός,foolish,impious, godless;7:27,23:17,23:19,25:2-3,25:8)。神將第六條誡命直指人心和人的話語(撒母耳記上16:7,約翰一書3:15;雅各書3:8)。弟兄當然不包括假弟兄(加拉太書2:4-5,5:12-15)。如果弟兄之間已經有了矛盾(κατὰ σοῦ)和敵對(ἀντίδικος;43-44),按23-25的原則重建和睦。當然這種和睦不能以犧牲真理為代價;或者說上述教導主要指生活中因為利益而起的紛爭,所以第26節可以視為總結:無非為了錢:有人認為你欠他/她的。一碗紅豆湯,這是人際關係發生撕裂的主要原因,教會亦然如此。另外,「向弟兄動怒」與「弟兄向你懷」是平行的;「告你的對頭」以及「下在監裡」與「殺人……審判」是平行的。

值得強調的是,馬太福音5:21-26與5:43-48在講同一件事,同一類人:愛仇敵的仇敵、為逼迫你的人禱告,他們就是「向弟兄動怒的」,「罵弟兄」的、「向弟兄懷怨」的,「告你的對頭」——就是以色列家自己人。這兩方面信息集中總結在馬太福音第十章:「17你們要防備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也要在會堂裡鞭打你們。18並且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21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兒女要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22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23有人在這城裡逼迫你們,就逃到那城裡去。我實在告訴你們,以色列的城邑,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到了……34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35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36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37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

三、教會的男女關係(27-32)

27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28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

29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裡。30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下入地獄。

31又有話說,人若休妻,就當給她休書。32只是我告訴你們,凡休妻的,若不是為淫亂的緣故,就是叫她作淫婦了。人若娶這被休的婦人,也是犯姦淫了。

這裡仍然是在談教會中的男女關係,首先引證摩西律法(出埃及記20:14,17;申命記5:18,24:1-4)。顯而易見,因為女人(別人的妻子)或性而起衝突,這也是社會以及教會風波的一部分。根本有病不知羞恥的人始終「愛情」別人的老公和太太,這病不好治。但如最終不能醫治,唯有「全身下地獄」。而且教會內部淫人妻子和丈夫,必將嚴重敗壞教會。所以基督教內部必須建立正常的兩性關係。主耶穌甚至將淫亂從姦淫(μοιχεύω,19:18)指向淫念(ἐπιθυμέω,to lust after, covet);這種;情慾可以追溯到魔鬼的人本主義試探:「也悅人的眼目」(創世記3:6)。另外注意這段經文與38-41之間前後呼應的關係,基本上都涉及肉身及其醜聞。

值得強調的是,主流邪教常常歸咎別人跌倒自己了;但這裡明說,是你自己的肉身跌倒你自己了。雖然也有假先知跌倒人的事,但我建議「無知的怨婦」們首先反躬自省。

如果說27-28重點針對別人的妻子;那麼31-32這轉向自己的妻子——除了淫亂,聖經原則上禁止離婚。相關教導更充分地展開在馬太福音19:3-12(另參馬可福音10:2-12,路加福音16:18;哥林多前書7:10-11)。不僅如此,我們之所以將27-32歸入一個單元,不僅僅因為兩者都與性相關;也因為27-28可能正是31-32的原因——見異思遷,棄絕配偶。一個人持續不斷不可救藥地螞蟥(箴言30:15)馬黃(耶利米書5:8),是因為他們把男人或女人看得過於當看的;而文學成了姦夫淫婦的春藥或蛇毒。主流教會熱衷婚姻家庭神學,不過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好色之徒。夫妻關係也可以指向基督和教會的關係,主耶穌這裡或有雙關——祂不會棄絕祂的教會,除非「基督教」持續淫亂。

四、教會的人靈關係(33-37)

33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34只是我告訴你們,什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神的座位。35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36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

37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或作是從惡裡出來的)

可以將這段經文的主題定義為基督教中人與神(神就是靈)的關係,以及人與魔鬼(那惡者)的關係。而且這裡重點講論基督徒的話語問題——人言不可妄稱神名,但小心人言出於鬼魔。一般認為33-36首先引證利未記19:12,「不可指著我的名起假誓,褻瀆你神的名。我是耶和華」(另參利未記5:4);民數記30:2,「人若向耶和華許願或起誓,要約束自己,就不可食言,必要按口中所出的一切話行」;申命記23:21-23,「21你向耶和華你的神許願,償還不可遲延。因為耶和華你的神必定向你追討,你不償還就有罪。22你若不許願,倒無罪。23你嘴裡所出的,就是你口中應許甘心所獻的,要照你向耶和華你神所許的願謹守遵行」;傳道書5:4-5,「4你向神許願,償還不可遲延。因他不喜悅愚昧人。所以你許的願應當償還。5你許願不還,不如不許」。

不過這段教導更應該平行十誡中的相關誡命:「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出埃及記20:16);「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出埃及記20:7)。另參創世記25:33,「雅各說,你今日對我起誓吧。以掃就對他起了誓,把長子的名分賣給雅各」。另參馬太福音26:59-60,馬可福音14:56-57,使徒行傳6:13,使徒行傳24:1-9。簡而言之,即將控告基督和門徒的以色列人,在涉及是非、攸關別人生死和命運的那些誓言,在神面前是有嚴重後果的。所以詩人說:「3誰能登耶和華的山。誰能站在他的聖所。4就是手潔心清,不向虛妄,起誓不懷詭詐的人。5他必蒙耶和華賜福,又蒙救他的神使他成義」(詩篇24:3-5)。正確管理舌頭的方法在37節;可以將之應用於公義或面對政治罪惡,也可以應用於日常人際關係。

五、教會的善惡關係(38-42)

38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39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40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41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42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黑鐵法則」參見出埃及記21:24,利未記24:20,申命記19:21。惡人:πονηρός,這個形容詞就是上文的「惡者」——如果那人是說不是,不是說是,你與他作對或爭辯(ἀνθίστημι,路加福音21:15)毫無意義。39-41針對的應該就是這種惡人,未必要引證「羅馬士兵」。值得強調的是,主耶穌在這裡舉出的三個例子,基本上屬於「蠓蟲」,並基本上與性醜聞相關:打臉(耶利米書3:30,哥林多後書11:20)、隱私控告(出埃及記22:25-27,申命記24:12-13)和權力人格或強姦。沒必要面對惡人為自己爭辯,與這樣的惡人陷入戰爭狀態。但主沒有說希律屠嬰你也要「同他走二里」;也沒有說不可推辭屠刀。正相反,這是神的話語:「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馬太福音10:28)。在這三個方面過度道德高調愛仇敵,也是「多說一句就出於那惡者」。神憎惡誇大的舌(詩篇12:3)。

基督徒要心胸開闊,不可睚眥必報,也沒有必要與人血氣戰爭。在上述三個方面可以「讓」著控告者;以便將生命委身於傳道。所以我們從不與肉身控告者爭辯,連他們的名字也要厭惡;無論是主流戲子,還是保守主義瘋狗。我們得救,住在利河伯。

不僅如此,42節可能揭示了惡人攻擊的真正原因:他要錢;或者性強迫不成轉向錢財勒索。錢是那惡者或魔鬼的第一試探。那些控告者或「要告你」的人,雖然披著主流、公義和屬靈的樹葉,實際上不過就是為利益,或因利益受損而起的怨恨,或因貪婪過甚而爆發的嫉妒。也可以按這個原則重新理解馬太福音22:15-22,「15當時,法利賽人出去商議,怎樣就著耶穌的話陷害他。16就打發他們的門徒,同希律黨的人,去見耶穌說,夫子,我們知道你是誠實人,並且誠誠實實傳神的道,什麼人你都不徇情面,因為你不看人的外貌。17請告訴我們,你的意見如何。納稅給該撒,可以不可以。18耶穌看出他們的惡意,就說,假冒為善的人哪,為什麼試探我。19拿一個上稅的錢給我看。他們就拿一個銀錢來給他。20耶穌說,這像和這號是誰的。21他們說,是該撒的。耶穌說,這樣,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22他們聽見就希奇,離開他走了」。

六、教會的弟兄關係

43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44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45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46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嗎?47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嗎?48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最後這裡又在交叉結構中轉回教會的內部關係。第43節參見利未記19:18,「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לְרֵעֲךָ,friend, companion, fellow, another person)如己。我是耶和華」。注意,利未記這裡已經強調:仇敵限於「本國的子民」;而愛人如己中的人,主要指以色列國內部的「鄰舍」(另參箴言20:22,24:29)。所以除了導言部分講論的愛仇敵的界限以外,注意三個問題:

第一、這耶穌這裡講的仇敵主語是「以色列人的鄰舍」;而非外邦人(47)或「敵國」。因為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選民或約民(羅馬書11:26)。這一核心事實另參出埃及記23:4-5,「4若遇見你仇敵的牛或驢失迷了路,總要牽回來交給他。5若看見恨你人的驢壓臥在重馱之下,不可走開,務要和驢主一同抬開重馱」;箴言24:17,「你仇敵跌倒,你不要歡喜。他傾倒,你心不要快樂」;箴言25:21-22,「21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飯吃。若渴了就給他水喝。22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耶和華也必賞賜你」。第二、這裡的仇敵是「你們的仇敵」,不是你「基督的仇敵」或敵基督。第三、45節的比喻應該是指向傳福音的——傳福音給所有的人,這是愛,或「神愛世人」。其中第47節的請安,另參10:12。

我們必須返回這個簡單常識:以色列人內部,基督教內部,也普遍存在「個人的仇敵」。所以不要被那些高言大智迷惑了。所以主耶穌才這樣說:「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馬太福音10:36及馬太福音10章全部相關信息;另參馬太福音12:46-50,約翰福音7:1-10)。只是「家裡的仇敵」與馬太福音第7章中的豬狗狼蛇不同(另參申命記7:1-6,23:3-6,20:16-18;詩篇137:7-9,139:21-22等);「家裡的仇敵」需要平行指摘與愛。至於「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的禱告也有一個限度:「人若看見弟兄犯了不至於死的罪,就當為他祈求,神必將生命賜給他。有至於死的罪,我不說當為這罪祈求。17凡不義的事都是罪。也有不至於死的罪」(約翰一書5:16-17)。

關於第48節中的「完全人」,也限於基督徒或以色列人:「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們也講智慧。但不是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這世上有權有位將要敗亡之人的智慧」(哥林多前書2:6);「所以我們中間凡是完全人,總要存這樣的心。若在什麼事上,存別樣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們」(腓立比書3:15)。另參創世記6:9,「挪亞的後代記在下面。挪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挪亞與神同行」;創世記17:1,「亞伯蘭年九十九歲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說,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申命記18:13,「你要在耶和華你的神面前作完全人」;撒母耳記下22:24,「我在他面前作了完全人。我也保守自己遠離我的罪孽」;撒母耳記下22:33,「神是我堅固的保障。他引導完全人行他的路」。追求完美或義人;但永遠不過是人,完完全全是人。

只有以色列人是「完全人」。所以這個愛雖然完全,卻是有限度的。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28會堂裡的聽見這話,都怒氣滿胸。29就起來攆他出城,他們的城造在山上,他們帶他到山崖,要把他推下去。30他卻從他們中間直行,過去了」(路加福音4:28-30);「50但猶太人挑唆虔敬尊貴的婦女,和城內有名望的人,逼迫保羅,巴拿巴,將他們趕出境外。51二人對著眾人跺下腳上的塵土,就往以哥念去了」(使徒行傳13:50-51)。這是主的話語:「凡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話的人,你們離開那家,或是那城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馬太福音10:14)。

當然有人會引用司提反殉道前為殺害他的人禱告的例子。但注意這四個基本事實:第一、司提反對面的人是「諸位父兄」(使徒行傳7:2)。第二、其中有保羅,而神垂聽了司提反的禱告,保羅後來歸正(使徒行傳7:56-58)。第三、司提反的講道對猶太人的罪惡有極為嚴厲的責備;如果暱稱沒有司提反的講道,就沒有資格表演司提反的禱告:「51你們這硬著頸項,心與耳未受割禮的人,常時抗拒聖靈。你們的祖宗怎樣,你們也怎樣。52那一個先知,不是你們祖宗逼迫呢?他們也把預先傳說那義者要來的人殺了。如今你們又把那義者賣了,殺了。53你們受了天使所傳的律法,竟不遵守」(使徒行傳7:51-53)。第四、教會初建,福音始傳——所有罪人都有悔改的機會;但逼近末世,時日無多:「所以你當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裡,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啟示錄2:16)。當今教會位於司提反與安提帕(啟示錄2:13)之間,及基督兩次降臨之間;因此必須均衡代禱與審判者雙重信息。

結語:重建以色列

神在西奈山上賜下律法,目的是重建以色列,使之可以征服迦南,並成為祭司的國度。但以色列人整體上敗壞了。一方面,400年在埃及,他們身上帶著埃及一切的疾病。另一方面,以二百五領袖為例,以色列的領導人首先敗壞了,而「領導核心」的敗壞更深刻地敗壞了整個民族與社會。這也是當下猶太人和基督教的普遍問題。一方面文士法利賽人祭司長就是二百五;另一方面,作為國家領導人的希律和希律黨成了道德腐敗的根源,律法的仇敵。而兩者成了殺害基督逼迫教會的仇敵。所以重建是從攻擊宗教領袖和政治領袖開始的。注意馬太福音5:17-48中的相關概念,與馬太福音14:3-11的平行關係:

3起先希律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把約翰拿住鎖在監裡。4因為約翰曾對他說,你娶這婦人是不合理的。5希律就想要殺他,只是怕百姓。因為他們以約翰為先知。6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羅底的女兒,在眾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歡喜。7希律就起誓,應許隨她所求的給她。8女兒被母親所使,就說,請把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裡拿來給我。9王便憂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給她。10於是打發人去,在監裡斬了約翰。11把頭放在盤子裡,拿來給了女子。女子拿去給她母親。

至少這些概念是完全平行的:

第一、律法與先知。希律搶了別人即自己弟兄的老婆,這是是違背律法的,而施洗約翰是最大的先知。因此主耶穌根本沒有否決施洗約翰所捍衛的律法,更沒有否定施洗約翰的先知見證。正相反,這一切都要成全。

第二、弟兄關係。以色列領導人或趙家人的弟兄關係,成了全社會敗壞或人與人是狼的巔峰範例。安提帕搶了腓力的女人。這不僅是性醜聞和政治醜聞,更是對律法和先知的踐踏。

第三、男女關係。希律不僅犯了姦淫罪,而且顯然對希羅底的女兒也動了淫念——正是這種淫念激動他違背誓言,殺害先知以討好自己的情慾。希律為女人殺人,正如暴君為一本書毀掉一座城。

第四、起誓。「希律就起誓,應許隨她所求的給她」;結果希律的誓言成了自己的網羅。所以也不要相信人的「愛情誓言」和政治口號,一個女人,無論自以為美的半老徐娘,或浴火中燒的年輕寡婦,可以輕鬆改變一切天路同行的漂亮話,而假皇帝可以任性改變50年不變以及堅持動態清零的任何宏大敘事和高言大智。

第五、殺人和殺害先知,希律不屬於主耶穌說的「愛仇敵」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約翰已經失去了生命,他沒有任何可能「愛仇敵」和「為逼迫者禱告」。這不是常識嗎?

正相反,泛愛主義者和順服希律者,你們來聽,這是主的話語:「31這就是你們自己證明,是殺害先知者的子孫了。32你們去充滿你們祖宗的惡貫吧。33你們這些蛇類,毒蛇之種阿,怎能逃脫地獄的刑罰呢?34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並文士,到你們這裡來。有的你們要殺害,要釘十字架。有的你們要在會堂裡鞭打,從這城追逼到那城。35叫世上所流義人的血,都歸到你們身上。從義人亞伯的血起,直到你們在殿和壇中間所殺的巴拉加的兒子撒迦利亞的血為止。36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一切的罪,都要歸到這世代了」(馬太福音23:31-36)。阿門。

任不寐,2022年12月11日

]]>
馬太福音第十課:你們是世上鹽光(5:13-16) https://www.bumeizhiye.com/2022-12-04-6990 Sun, 04 Dec 2022 13:39:02 +0000 https://www.bumeizhiye.com/?p=6990 感謝主的話語。重讀馬太福音5:10-12,「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11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譭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12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這段經文與今天證道經文之間的邏輯關係是雙重的:第一、馬太福音5:13-16解釋了「為義受逼迫」的原因;第二、雖然受「逼迫」,但堅持或者更要是鹽是光。而這段經文清晰地分成兩部分內容:第一、鹽(13);第二、光(14-16)。我們只能以經解經並結合語境來闡釋和領受其中的含義。但是二者之間共同的真理是:行為、行義或行道。

感謝主在山上的教訓。真理再一次打臉獨信教以及各種更慘不忍睹厚顏無恥的「訣學」。基督教必須重建,求主繼續添加智慧、力量和同道。「他們回答說,我們是天地之神的僕人,重建前多年所建造的殿,就是以色列的一位大君王建造修成的」(以斯拉記5:11);「以後,我對他們說,我們所遭的難,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凌辱」(尼希米記2:17)。「所以耶和華如此說,現今我回到耶路撒冷,仍施憐憫。我的殿必重建在其中,準繩必拉在耶路撒冷之上。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撒迦利亞1:16)。阿門。

一、鹽(13)

13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鹽與光這個雙元比喻,緊接著「為義受逼迫」的主題;邏輯上密不可分,互為因果。「你們」首先指門徒(5:1)。「世上」原文是「地上」(τῆς γῆς);這是基督徒與世界的關係:基督教不是避世修行的宗教;而聖禮型教會絕不意味著是一個關起門來的「地下教會」。鹽:ἅλας在新約中出現了8次,可以逐一考查每一次的用法:

首先是馬可福音9:43-50,「倘若你一隻手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來。44你缺了肢體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手落到地獄,入那不滅的火裡去。45倘若你一隻腳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來。46你瘸腿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腳被丟在地獄裡。47倘若你一隻眼叫你跌倒,就去掉它。你只有一隻眼進入神的國,強如有兩隻眼被丟在地獄裡。48在那裡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49因為必用火當鹽,醃各人。(有古卷在此有凡祭物必用鹽醃)50鹽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麼叫它再鹹呢?你們裡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εἰρηνεύω)」。在這裡,鹽的意義在兩個方面:第一、責備罪惡並且教導人悔改;第二、悔改之後的新人才可能彼此和睦。

其次是路加福音14:33-34,「33這樣,你們無論什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34鹽本是好的,鹽若失了味,可用什麼叫它再鹹呢?35或用在田里,或堆在糞裡,都不合式。只好丟在外面。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在這裡進一步指出:悔改首先在於捨己歸主。

最後是歌羅西書4:5,「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6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這裡的用法可以與馬可福音9:50平行——鹽是教會合一的基礎。

另外參考舊約中的相關用法。創世記19:26,「羅得的妻子在後邊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出埃及記30:35,「你要用這些加上鹽,按作香之法作成清淨聖潔的香」;利未記2:13,「凡獻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鹽調和,在素祭上不可缺了你神立約的鹽。一切的供物都要配鹽而獻」;民數記18:19,「凡以色列人所獻給耶和華聖物中的舉祭,我都賜給你和你的兒女,當作永得的分。這是給你和你的後裔,在耶和華面前作為永遠的鹽約(鹽即不廢壞的意思)」;歷代志下13:5,「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曾立鹽約(鹽即不廢壞的意思;מֶלַח,),將以色列國永遠賜給大衛和他的子孫,你們不知道嗎」;以賽亞書30:24,「耕地的牛和驢駒,必吃加鹽的料。這料是用木掀和杈子揚淨的」;以西結書16:4,「論到你出世的景況,在你初生的日子沒有為你斷臍帶,也沒有用水洗你,使你潔淨,絲毫沒有撒鹽在你身上,也沒有用布裹你」;以西結書43:24,「奉到耶和華前。祭司要撒鹽在其上,獻與耶和華為燔祭」;以西結書47:11,「只是泥濘之地與窪濕之處不得治好,必為鹽地」;西番雅書2:9,「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摩押必像所多瑪,亞捫人必像蛾摩拉,都變為刺草,鹽坑,永遠荒廢之地。我百姓所剩下的,必擄掠他們,我國中所餘剩的,必得著他們的地」。

上述經文基本上包含這些信息:鹽首先代表對罪的審判,或者潔淨——罪人潔淨之後,為神悅納,並且可以進入永生或永約。當然,鹽也是生活必需品;無鹽的世界是不可容接受的。其次,歷代志下13:5很重要——鹽約指向基督徒與基督一起作王的「政治之約」。

值得強調的是,翻作「失了味」的動詞μωραίνω,基本含義是to be foolish, to act foolishly;to make flat and tasteless。參見羅馬書1:20,「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哥林多前書1:21,「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最後這句話顯示,拒絕悔改和潔淨的人,特別是聚焦成為大衛子孫的「主流基督教」,將被神棄絕,他們與神國是無分的:「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二、光(14-16)

14你們是世上的光。

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15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16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1、世上的光

鹽在於否定(世界與自我),光在於肯定。我們不僅僅要攻擊罪惡,同時也要自己秉公行義。所以光重點在於「好行為」,這是對「唯獨信心」更清楚的揚棄。事實上,馬太福音對行為的強調奠定了新約的真理根基。而「世上」這個概念再一次平行地否定了出世的異教和邪教。光(φῶς)在新約中出現了70次,基本含義是基督是光,而我們在黑暗恨光中作這光的見證。相關的信息至少包括:

馬太福音4:16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

約翰福音1:4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5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6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裡差來的,名叫約翰。7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8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9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約翰福音3:19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20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21但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

約翰福音8:4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5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

約翰福音9:4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5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

約翰福音11:8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裡去嗎?9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嗎?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10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

約翰福音12: 35耶穌對他們說,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著有光行走,免得黑暗臨到你們。那在黑暗裡行走的,不知道往何處去。36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耶穌說了這話,就離開他們,隱藏了。

使徒行傳26:18我差你到他們那裡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

使徒行傳26:23就是基督必須受害,並且因從死裡復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傳給百姓和外邦人。

羅馬書13:12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

哥林多後書6:14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

哥林多後書8:21我們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這樣。

哥林多後書11:14這也不足為怪。因為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

以弗所書5:8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

以弗所書5:9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

歌羅西書1:12又感謝父,叫我們能與眾聖徒在光明中同得基業。

腓立比書2:15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

帖撒羅尼迦前書5:5你們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晝之子,我們不是屬黑夜的,也不是屬幽暗的。

彼得前書2: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約翰一書1: 5神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這是我們從主所聽見,又報給你們的信息。6我們若說是與神相交,卻仍在黑暗裡行,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7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

約翰一書2:9人若說自己在光明中。卻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還是在黑暗裡。

約翰一書2:10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並沒有絆跌的緣由。

啟示錄19:7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他。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8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

這是舊約的相關信息:創世記1:3-4,「3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4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5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創世記1:14,「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15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16於是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以賽亞書2:5,「雅各家阿,來吧,我們在耶和華的光明中行走」;以賽亞書42:6,「我耶和華憑公義召你,必攙扶你的手,保守你,使你作眾民的中保,(中保原文作約)作外邦人的光」;以賽亞書49:6,「現在他說,你作我的僕人,使雅各眾支派復興,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歸回,尚為小事,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以賽亞書60:1-21,「1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你。2看哪,黑暗遮蓋大地,幽暗遮蓋萬民。耶和華卻要顯現照耀你,他的榮耀要現在你身上。3萬國要來就你的光,君王要來就你發現的光輝……19日頭不再作你白晝的光,月亮也不再發光照耀你。耶和華卻要作你永遠的光,你神要為你的榮耀。20你的日頭不再下落,你的月亮也不退縮。因為耶和華必作你永遠的光,你悲哀的日子也完畢了。21你的居民都成為義人,永遠得地為業,是我種的栽子,我手的工作,使我得榮耀」;箴言9:6,「你們愚蒙人,要捨棄愚蒙,就得存活。並要走光明的道」;箴言13:9,「義人的光明亮。(明亮原文作歡喜)惡人的燈要熄滅」;傳道書2:13,「我便看出智慧勝過愚昧,如同光明勝過黑暗」。

根據上述信息,我們可以結論說,「好行為」首先就是行義。

2、山上的城

這裡同時設了兩個比喻。第一是「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這是主耶穌基督對所謂的「地下教會」(不是在「官方教會」對立的意義上)或洞穴教會完全的否定。「城造在山上」首先可以指當下山上寶訓對教會的建造。動詞κρύπτω的基本含義是:to hide, conceal, to be hid;escape notice——你往哪裡躲,你往哪裡藏,你往哪裡逃?正如詩人所說:「7我往那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那裡逃躲避你的面。8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裡。我若在陰間下榻,你也在那裡。9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10就是在那裡,你的手必引導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詩篇139:7-10)。

與此相關,神憎惡一切洞穴爬物。利未記11:23,「但是有翅膀有四足的爬物,你們都當以為可憎」;利未記11:29-30,「29地上爬物與你們不潔淨的乃是這些,鼬鼠,鼫鼠,蜥蜴與其類,30壁虎,龍子,守宮,蛇醫,蝘蜓」;利未記11:41-44,「41凡地上的爬物是可憎的,都不可吃。42凡用肚子行走的和用四足行走的,或是有許多足的,就是一切爬在地上的,你們都不可吃,因為是可憎的。43你們不可因什麼爬物使自己成為可憎的,也不可因這些使自己不潔淨,以致染了污穢。44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所以你們要成為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你們也不可在地上的爬物污穢自己」。

3、台上的燈

第二,「15人點燈(λύχνος,24),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明燈的比喻首先指向施洗約翰:約翰福音5:35,「約翰是點著的明燈。你們情願暫時喜歡他的光」。所以台上的燈與公義相關,另參以賽亞書62:1,「我因錫安必不靜默,為耶路撒冷必不息聲,直到他的公義如光輝發出,他的救恩如明燈發亮」。只是這義是聖經定義的義:彼得前書1:19,「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如同燈照在暗處。你們在這預言上留意,直等到天發亮晨星在你們心裡出現的時候,才是好的」。

馬可福音4:21-22的相關比喻有「床」這個概念平行「斗」(μόδιος,):「21耶穌又對他們說,人拿燈來,豈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燈台上嗎?22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另參路加福音11:33,「沒有人點燈放在地窨子(κρυπτός,hidden, concealed, secret)裡,或是斗底下,總是放在燈台上,使進來的人得見亮光」。這兩方面的信息讓人想起婚姻家庭神學和訣學。

而「照亮一家的人」,指向對兒女和家人的教導,也指向傳道人對會眾的言傳身教:καὶ λάμπει πᾶσιν τοῖς ἐν τῇ οἰκίᾳ,and it giveth light unto all that are in the house。其中οἰκία指房間。家長不可以教導兒女學詭詐,講道台也不可以用卓越去試探人。龍的傳人的教育學基本上與「光」無關,只求成功或作人上人;而主流基督教根本迴避了好行為。

馬太福音關於燈的比喻,還可以平行閱讀25:1-13,「1那時,天國好比十個童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2其中有五個是愚拙的。五個是聰明的。3愚拙的拿著燈,卻不預備油。4聰明的拿著燈,又預備油在器皿裡。5新郎遲延的時候,她們都打盹睡著了。6半夜有人喊著說,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他。7那些童女就都起來收拾燈。8愚拙的對聰明的說,請分點油給我們。因為我們的燈要滅了。9聰明的回答說,恐怕不夠你我用的。不如你們自己到賣油的那裡去買吧。10她們去買的時候,新郎到了。那預備好了的,同他進去坐席。門就關了。11其餘的童女,隨後也來了,說,主阿,主阿,給我們開門。12他卻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13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

4、你們的父

唯有基督強調「好行為」,並將之定義為獻祭:「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這裡涉及兩組關係。第一,你們與人類(ἀνθρώπων)或「他們」的關係;基本上是光照在黑暗中的關係。光照首先涉及向世人傳道,然後是行義。好行為:τὰ καλὰ ἔργα,good works;「善工」。基督徒在世人面前,不是炫富,不是臭美,不是演技;而是行義。

這個「好」是什麼意思呢?形容詞καλός出現了102次,首先在馬太福音3:10,「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相關概念隨後重複在馬太福音7:17-20,「17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18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19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20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馬太福音12:33,「你們或以為樹好,果子也好。樹壞,果子也壞。因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樹」。好行為是從福音的種子中長出來的:馬太福音13:23,「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後來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馬太福音13:37-38,「37他回答說,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38田地,就是世界。好種,就是天國之子。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

第二、好行為最後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讓世人「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天上的父」這個概念足以表明,耶穌教導的對象就是門徒(另參5:45,48;6:1,4,6,8,9,14,15,18,26,32;7:11等)。神是眾光之父。自私與瞎眼成就了主流基督教,但聖經怎麼說呢:「15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16我親愛的弟兄們,不要看錯了。17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18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雅各書1:15-18)。

如何理解「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一方面,世人是因為基督徒秉公行義認識神;一個冷血自私、關門修行的宗教或雞犬升天喪盡天良,只會吸引一些豬豬狗狗,豬者更豬;不可能使罪人悔改,建造山上之城。無良宗教沒有任何說服力和見證力,只是乾嚎、撒謊、表演和內鬥。另一方面,好行為最終是為取悅於神,不可市恩和自義。這一道理是在進一步打開上文的相關教導:「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11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譭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12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根據摩西律法和先知書,最後還可以這樣平行這個雙元比喻:鹽針對以色列或基督徒或約民:潔淨、更新、合一、作王;為主悅納(5:17-6:21)。而光針對外邦人,基督和祂的僕人都是外邦人的光。責備罪惡,以公義帶領人出黑暗進入光明(6:22-7:29)。「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10你們從前算不得子民,現在卻作了神的子民。從前未曾蒙憐恤,現在卻蒙了憐恤。11親愛的弟兄阿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勸你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慾。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12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譭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鑒察或作眷顧),歸榮耀給神」(彼得前書2:9-12)。阿門。

任不寐,2022年12月4日

]]>
馬太福音第九課:天國八福與神的義(5:1-12) https://www.bumeizhiye.com/2022-11-27-6988 Sun, 27 Nov 2022 13:12:13 +0000 https://www.bumeizhiye.com/?p=6988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馬太福音5:1-12,

1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2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3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4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5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6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7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11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譭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12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感謝主的話語。在「登山寶訓」或耶穌第一場長篇大論(5-7章)中,「天國八福」是序言或第一部分;其中的「義」和「天國」兩個概念,在7:21-29中,呼應為「惡」、「天國」及「房子」。「有福了」(μακάριος,x50)這個概念出現了8次,但到底如何準確翻譯是個難題。有人將之等同於快樂或喜樂。或福或樂,都可以向上追溯到詩篇中的相關概念,如:「1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2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篇1:1-2);「11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12當以嘴親子,恐怕他發怒,你們便在道中滅亡,因為他的怒氣快要發作。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詩篇2:11-12);等等。並且可以繼續向上追溯到創世記12:1-3,「1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2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3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路加福音1:41-42,48;11:27-28)。神祝福八種義人,咒詛相反的八重罪孽。

不僅如此,聖經對「幸福」的定義與有神論或信仰密切相關。馬太福音定義的幸福或喜樂,與肉身享福及個人卓越無關,甚至對立。這一偉大事實,可以繼續在八福的結構分析中得到加強:幸福與行義平行;而與不公不義以及成功神學或卓越決學對立。我們可以將這段經文結構如下:首先,第1-2節是引言,而3-12是八福的主體部分。其次,3-12還可以進一步一分為二,每一部分論4福。最後,四福的最後一福都與「義」相關,或者都歸結為「義」。另外,馬太福音5:1-12節中有9個「因為」(ὅτι),這個被忽視的概念需要返回我們的注意中心,甚至比八福更重要。一方面,「因為」是因為有神在,所以凡事有結果,義人必因信得生,惡人必被棄絕。另一方面,「因為」後面所應許的事實,基本上屬於「末世論」範疇,誠如詩人海子所說的「明天」。最後,講道台上將討論天國八福與七天創造+八日復活之間存在的平行關係。至於路加福音6:20-26的平行信息,此不贅言。

需要強調的是,兩個四福之間存在平行關係;每四福中的前三福甚至都是鋪墊,如修辭上的排比;而第四福才是結論或歸結。這不僅與基督第一次降臨而人因信稱義的救恩真理相關,更關乎義人必因信得生的基督復臨或末世論真理。福與義的平行或一體兩面,是因為義與生平行或一體兩面(創世記1:26-28)。大洪水時代,挪亞出死入生,是因為義:「挪亞的後代記在下面。挪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挪亞與神同行」創世記6:9);「耶和華對挪亞說,你和你的全家都要進入方舟,因為在這世代中,我見你在我面前是義人」(創世記7:1)。主流只強調創世記15:6,「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但這節經文真正的歸結在創世記18:17-19中義與福的關係:「17耶和華說,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18亞伯拉罕必要成為強大的國,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19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所以主說:「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約翰福音13:17;另參彼得前書3:14,啟示錄22:14)。阿門。

一、話語對像(1-2)

1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

2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要正確理解「登山寶訓」包括「天國八福」,首先需要明確耶穌這場教導的對象。根據馬太福音5:1,受眾主要是兩大群體:第一、「許多的人」(τοὺς ὄχλους,4:25),他們是猶太人,或以色列人。第二、門徒(οἱ μαθηταὶ),這個概念在新約第一次出現。更準確地說,主要話語對象就是門徒。因此有學者反對「登山寶訓」這個概念,而將馬太福音5-7章放在這樣的主題之下:The Discourse on Discipleship。門徒當然首先也是猶太人。另參5:12,「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5:16,「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10:5-6,「5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6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建立天國,是從重建以色列開始的。至於到底是哪一座山,實際上沒有任何證據可以確定,因此不需要在這個問題上用力過度。耶穌在山上教導(διδάσκω)門徒和猶太人,可以平行亞拉臘山,特別是西奈山上頒布律法,建立會幕——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也正是從那裡開始,被建造成一個祭司的國度。

二、飢渴慕義(3-6)

3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4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5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6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主說,天國就在你們中間。主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悔改更新首先表現在這四福之中,人的重生首先在這四個方面的更新重建。這四福之間的邏輯關係可以這樣理解:「虛心」主要指人在神面前的降卑(人與神);「哀痛」主要指人為自己的罪痛悔(人與己);「溫柔」主要指人與鄰舍的關係(人與人);而「慕義」及「飽足」主要指人與上述三種關係的總結及靈魂的更新:被神稱義、義人因信得生;新造的人,終日當思想在世界秉公行義(創世記6:5)。

1、虛心(3)

3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福:μακάριος,blessed, happy;一方面是幸福,另一方面是快樂;但是二者都出於神的祝福。可以在聖經中檢索相關的用法:創1:11,28;2:3,5:2,9:1,12:2-3,14:19,24:1等;詩篇1:1,32:1-2,4:4,119:1-2,128:1;馬太福音1:6,13:16,16:17,24:46;羅馬書4:6等。這意味著幸福生活和快樂生活本來基於人與神的關係,特別是神與人和好。這如何可能呢?虛心:πτωχός,reduced to beggary, begging, asking alms;destitute of wealth, influence, position, honour;lacking in anything;「窮人」(11:5,19:21,26:9,26:11)。這個形容詞含義豐富,一般翻作「窮人」(以賽亞書61:1-3)。在這裡之所以翻作「虛心」,是因為這個詞組:οἱ πτωχοὶ τῷ πνεύματι,the poor in spirit;在靈裡貧窮的人;他們需要神。因此這組概念可以指人在神面前要承認自己的虛空並且需要神的幫助、拯救和同在。在神面前降卑,是進入天國(ἡ 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οὐρανῶν)的第一個條件;一方面,在神面前表演英勇的獵戶之狂人,比折斷如法老或巴比倫(出埃及記10:3);另一方面,人堅持在神面前自卑,必有神的國臨在(歷代之下7:14)。另外注意,第一福和第八福都論及「天國」,首尾呼應;這兩方面的信息在於強調,天國到底是如何近了的(3:2,4:17);或者說,神如何將以色列人建造成祂的國度。一方面是虛心或攻克己身;另一方面是慕義或攻擊世界。其中也涉及對魔鬼試探(好作食物/飽足)的勝利(另參馬太福音6:33)。

2、哀慟(4)

4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虛心」並未中文所謂的謙虛,首先的見證在認罪悔改,為罪痛苦憂傷。這應該是「哀慟」的基本含義。πενθέω,to mourn,to mourn for, lament one。另參馬太福音9:15,「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哀慟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禁食首先為認罪或刻苦己身。首先注意哀慟這個概念在新約中的使用:「1風聞在你們中間有淫亂的事。這樣的淫亂,連外邦人中也沒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繼母。2你們還是自高自大,並不哀痛,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哥林多前書5:1-2);「且怕我來的時候,我的神叫我在你們面前慚愧。又因許多人從前犯罪,行污穢姦淫邪蕩的事,不肯悔改,我就憂愁」(哥林多後書12:21)。另參雅各書4:1-10,啟示錄18:11,15,19(聚焦巴比倫大淫婦的滅亡)。其次,這個概念還可以平行大衛的悔罪是詩,如詩篇51:17,「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阿,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另參約拿書3:5-10)。不僅如此,在神面前認罪悔改的人,必得神的饒恕與安慰(παρακαλέω)。這意味著,對悔改中的罪人的控告,乃出於魔鬼(羅馬書8:33,啟示錄12:10;撒加利亞3:1-2)。而另一方面,惡人不肯悔改,始終沒有羞恥之心。西番雅書3:5,「耶和華在她中間是公義的,斷不做非義的事,每早晨顯明他的公義,無日不然。只是不義的人不知羞恥」。

3、溫柔(5)

5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溫柔:πραΰς,mildness of disposition, gentleness of spirit, meekness。這個形容詞在新約中只出現了3次。馬太福音21:4-5,「4這事成就,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5要對錫安的居民(原文作女子)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是溫柔的,又騎著驢,就是騎著驢駒子」;彼得前書3:1-6,「1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這樣,若有不信從道理的丈夫,他們雖然不聽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過來。2這正是因看見你們有貞潔的品行,和敬畏的心。3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4只要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5因為古時仰賴神的聖潔婦人,正是以此為妝飾,順服自己的丈夫。6就如撒拉聽從亞伯拉罕,稱他為主。你們若行善,不因恐嚇而害怕,便是撒拉的女兒了。」前者指向男人,後者只指向女人。不僅如此,耶穌來作王是「騎著驢駒子」,這種「溫柔」與騎馬或偉大鬥爭的專制強暴形成對比。對溫柔的祝福是「他們必承受地土」:κληρονομήσουσιν τὴν γῆν,they shall inherit the earth;他們要繼承這個地球,治理全地(詩篇37:11)。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位暴君或戰爭狂人可以真正建立千年帝國。但唯有「基督教國家」相對地在主導全球。

4、慕義(6)

6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如果說前三者主要涉及人的重生與信心;那麼第四福中的「飢渴慕義」則關乎新生活與行為(詩篇42:1-2,以賽亞書55:1-2)。不僅如此,飢渴的對象在這裡不再是食物——這與曠野中的以色列人不同,同時平行上文「不單靠食物」的教導——而是義。δικαιοσύνη首先出現在3:15:「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或作禮)於是約翰許了他」。可以說,八福從兩個方面(6,10-12)進一步解釋了耶穌洗禮中宣講的「諸般的義」。飢渴慕義相伴的祝福是「他們必得飽足」。動詞χορτάζω的基本含義是:to feed with herbs, grass, hay, to fill, satisfy with food, to fatten;to fill or satisfy men;to fulfil or satisfy the desire of any one(14:20,15:33,15:37)。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飽足」:第一,「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6:33);另參馬可福音10:29-30,「29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兒女,田地。30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第二、唯有飢渴慕義的人才可能被聖靈充滿;或者說被聖靈充滿的人,必要秉公行義。

三、為義受苦(7-12)

7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11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譭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12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如果說前四福主要涉及人的向內更新,那麼後四福更多指向「社會正義」。嚴格來說,後面這四福都與公義或義密切相關,並且從7、8、9節排比到10、11、12節達到巔峰。這也是一個打魚撒網的過程:「47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裡,聚攏各樣水族。48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收在器具裡,將不好的丟棄了。49世界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50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馬太福音13:47-50)。

5、憐恤(7)

7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第一公義在憐憫,或者就是愛,就是憐恤那應該憐恤的人(詩篇18:25-26)。基督徒的新生命不在「操練禱告」為一切貪慾妄求;也不在非政治的只知道十字架而雞犬升天。基督徒必須關切這社會的苦難和鄰舍的生死,並靠主施以援手。這必然關切到行為。ἐλεήμων:merciful(名詞ἔλεος見9:13,12:7,23:23)。翻作「憐恤的」這個形容詞在新約中只出現兩次,另參希伯來書2:14-18,「14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15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16他並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亞伯拉罕的後裔。17所以他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為要在神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18他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憐恤需要勇敢,直至為人捨命。對憐恤的祝福是「他們必蒙憐恤」。其中的邏輯可以參考雅各書2:13,「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另參阿摩司書1:11-12,「11耶和華如此說,以東三番四次的犯罪,我必不免去她的刑罰。因為她拿刀追趕兄弟,毫無憐憫,發怒撕裂,永懷忿怒。12我卻要降火在提幔,燒滅波斯拉的宮殿」;彌迦書6:8,「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6、清心(8)

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憐恤面臨市恩的試探,正如為人民服務的騙子們旨在做人民的主子。清(καθαρός,clean, pure)心是什麼意思呢?應該主要針對那些以義之名謀取私慾的偽類,實際上就是殺人說謊的鬼魔——他們謀財害命,卻說是為了義(另參詩篇24:1-6)。這一事實可以看這個概念在馬太福音中的使用就一目瞭然:

「23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這更重的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24你們這瞎眼領路的,蠓蟲你們就濾出來,駱駝你們倒吞下去。25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裡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26你這瞎眼的法利賽人,先洗淨杯盤的裡面,好叫外面也乾淨了。27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28你們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裡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29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建造先知的墳,修飾義人的墓,說,30若是我們在我們祖宗的時候,必不和他們同流先知的血。31這就是你們自己證明,是殺害先知者的子孫了。32你們去充滿你們祖宗的惡貫吧」。另參哥林多前書6:8-11,「8你們倒是欺壓人,虧負人,況且所欺壓,所虧負的就是弟兄。9你們豈不知不義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國嗎?不要自欺。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作孌童的,親男色的,10偷竊的,貪婪的,醉酒的,辱罵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國。11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但如今你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並藉著我們神的靈,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以賽亞書55:7,「惡人當離棄自己的道路。不義的人當除掉自己的意念,歸向耶和華,耶和華就必憐恤他,當歸向我們的神,因為神必廣行赦免」。

對清心的應許是「必得見神」。一方面神必向義人顯現(ὀπτάνομαι,to look at, behold;to allow one』s self to be seen, to appear;詩篇11:7,17:15;約翰一書3:2;啟示錄22:4);而心臟的人,一定是無神論者,而且終生將他們的「義」向人求結算。另一方面,最終他們必能與神同在,住在神的國裡。

7、和睦(9)

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使人和睦,即和平製造者:εἰρηνοποιός,a peacemaker;pacific, loving peace(詩篇34:14)。這個形容詞在新約中只出現這一次,但可能包含兩方面的含義。第一、在人與人之間建立和平;第二,叫人與神和好。後者也許更為重要:「17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18一切都是出於神,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19這就是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們。20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21神使那無罪的(無罪原文作不知罪),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的義」(哥林多後書5:17-21)。首先,這需要一刻勇敢的心——你要責備人的罪,就是告訴人,神的憤怒一直在不虔不義的人身上。正如羅馬書1:16-18所記:「16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17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18原來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其次,要全面人行義。最後,只有這樣的基督徒,「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因為天父悅納傳義道行公義的兒女,並且是「照著應許承受產業的」(加拉太書3:29,另參羅馬書8:14)。

8、為義(10-12)

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11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譭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12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然而,義人多有苦難,必遭逼迫——黑暗恨光。八福是八義,而最後這福達到話語的巔峰——主耶穌用最充分的信息抬舉「為義受逼迫的人」(10:16-39,22:6,23:29-36,24:9-13)並應許為永生;當然,祂自己首先正是這樣的人。十字架是「為義受逼迫」之歸結,而復活作王,是「有福」的完成。可以將這三節經文交叉結構,首尾呼應 的概念是「天」;而「逼迫」(διώκω)這個概念貫穿三節經文(另參彼得前書3:14)。不僅如此,這三節經文還可以按這樣的邏輯關係來理解:第一、為義一定受受逼迫,因為世人恨義,主流基督教亦然(10)。第二、世人如何逼迫義人呢?一方面,「辱罵(ὀνειδίζω,to reproach, upbraid, revile;11:20,27:44)你們」;另一方面,「捏造各樣壞話譭謗你們(καὶ εἴπωσιν πᾶν πονηρὸν ῥῆμα καθ᾽ ὑμῶν,and shall say all manner of evil against you falsely)」。所以說控告者是殺人說謊的鬼魔(另參彼得前書2:12,3:13-17,4:3-5,4:13-16)。不僅如此,他們這樣辱罵譭謗,是因為他們恨基督,「因我」(ἕνεκεν ἐμοῦ)。約翰福音7:7,「世人不能恨你們,卻是恨我。因為我指證他們所作的事是惡的」(另參約翰福音15:18-25)。第三、但是結局是「你們在天上的賞賜(μισθός,dues paid for work,wages, hire;5:46;6:1-5,16-18;10:41-42;20:1-15;24:4-47;25:20-23;19:27-29,25:34-40)是大的」(以賽亞書51:6-7)。義人必因信得生。

同時,主耶穌告訴我們,這世界一直是逼迫先知的主流世界(13:57,17:12,21:34-36,22:6,23:29-36;另參歷代之下36:15-18;尼希米記9:25-27;耶利米書20:10;26:10-19,20-23;列王紀上18:4,19:1-3;阿摩司書7:10-17;希伯來書11:36-38)。而所有被逼迫的先知都在天上。而與有福平行的概念是「歡喜快樂」(χαίρετε καὶ ἀγαλλιᾶσθε,Rejoice, and be exceeding glad;彼得前書1:6,4:13;腓立比書1-4)。那逼迫我們的暴君和人民以及人家才路德宗,目的之一也是奪去我們的喜樂與平安,讓我們一直住在恐懼與苦毒之中。但神的意思是要我們為義受苦,好在基督的性情與國度中有份。所以我們「偏要歡喜快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在希律作王的時代,我們要快樂生活。而已身陷囹圄的使徒保羅這樣教導眾教會:「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立比書4:4);「11還有末了的話,願弟兄們都喜樂。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愛和平的神,必常與你們同在。12你們親嘴問安。彼此務要聖潔。13眾聖徒都問你們安。14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神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哥林多後書13:11-14)。阿門。

任不寐,2022年11月27日

]]>
馬太福音第八課:耶穌與世界巨變(4:12-25) https://www.bumeizhiye.com/2022-11-20-6984 Sun, 20 Nov 2022 13:50:12 +0000 https://www.bumeizhiye.com/?p=6984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馬太福音4:12-25,

12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就退到加利利去。13後又離開拿撒勒,往迦百農去,就住在那裡。那地方靠海,在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邊界上。14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15說,西布倫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約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16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17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18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19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20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21從那裡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耶穌就招呼他們。22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

23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24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那裡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25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他。

感謝主的話語。如果說馬太福音4:1-11聚焦基督進入世界對靈界的震動;而馬太福音4:12-25,則聚焦耶穌「出世」對人類的更新。新的時代開始了,世道巨變:一方面,「20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22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另一方面,「25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他」。可以將馬太福音4:12-25分成三部分:耶穌傳道(12-17);門徒跟從(18-22);眾人跟隨(23-25)。或者依次對應三大主題:道成肉身、建立教會或呼召門徒、醫病趕鬼。正如路加福音19:10所說你 :「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平行馬太福音18:11)。另參約翰一書3:8,「犯罪的是屬魔鬼,因為魔鬼從起初就犯罪。神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阿門。

一、道成肉身(12-17)

12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就退到加利利去。

13後又離開拿撒勒,往迦百農去,就住在那裡。那地方靠海,在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邊界上。14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15說,西布倫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約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16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

17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1、直面魔鬼(12)

12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就退到加利利去。

首先注意第12節、18節及23節圍繞加利利交叉呼應的關係:「23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其次,監禁和殺害施洗約翰的希律就是加利利分封的王:路加福音3:1,「該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丟彼拉多作猶太巡撫,希律作加利利分封的王,他兄弟腓力作以土利亞和特拉可尼地方分封的王,呂撒聶作亞比利尼分封的王」。另參馬可福音6:21,「有一天,恰巧是希律的生日,希律擺設筵席,請了大臣和千夫長,並加利利作首領的」。正因為如此,耶穌在加利利有被希律殺害的危險:「31正當那時,有幾個法利賽人來對耶穌說,離開這裡去吧。因為希律想要殺你。32耶穌說,你們去告訴那個狐狸說,今天明天我趕鬼治病,第三天我的事就成全了。33雖然這樣,今天明天後天我必須前行。因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喪命是不能的」(路加福音13:31-33)。至於馬太福音14:13,主流繼續將之解釋為「政治上的退讓」或「政治智慧」;同樣是不符合常識的——如果希律王要害耶穌,「猶太曠野」並非世外桃源;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曠野為侍奉耶和華。最後,「退到」(ἀναχωρέω)的翻譯應是不準確的,參見馬可福音1:14,「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ἔρχομαι)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另參路加福音4:14,4:31,4:44)。

2、世上的光(13-16)

13後又離開拿撒勒,往迦百農去,就住在那裡。那地方靠海,在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邊界上。

14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15說,西布倫地,拿弗他利地,就是沿海的路,約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16那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

拿撒勒與迦百農是耶穌在加利利的兩個「故鄉」,迦百農甚至是耶穌的一個傳道中心。離開拿撒勒進入迦百農,可以平行創世記2:24,「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耶穌在迦百農開始呼召門徒建立教會。超越了以賽亞書關於海的定義,這裡的海並非地中海,而是加利利海,如說紅海。西布倫和拿弗他利參見創世紀49:13,21。約旦河外可以聯繫摩西與約書亞的史記。加利利在這裡特別被強調為「外邦人的加利利」(列王紀下25:19,17:24-34),這一切都與先知以賽亞的預言相關:以賽亞書9:1-2,「1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從前神使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視。末後卻使這沿海的路,約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著榮耀。2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

馬太是在「意譯」,因此不必執著個別用詞的不同,如「行走」變成了「坐在」;「住在」變成了「坐在」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光與黑暗的關係,神就是光(創世記1:3;約翰福音9:5,11:9;約翰一書1:5;雅各書1:17)。這是基督與世界或希律掌權之世界的關係。這是以賽亞書第9章膾炙人口的經文:「6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7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另外注意「黑暗」與「死蔭」之間的關係,「4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5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約翰福音1:4-5)。光與暗的爭戰全面展開。

3、基督福音(17)

17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神的兒子如何征服黑暗與死蔭統治的世界?第一次降臨的核心武器是「傳道」或者「神說」(創世記1:3等)。顯而易見,這又是一次神學意義上的創世記,身在基督裡要徹底更新或審判周鍔個「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的世界。但是更新的手段不是軍事、政治、經濟或文化……或者說是真正本源性的軍事、政治、經濟與文化:傳道。而且不求成敗,只在說對。動詞κηρύσσω的含義非常豐富:to be a herald, to officiate as a herald;to publish, proclaim openly: something which has been done;used of the public proclamation of the gospel and matters pertaining to it, made by John the Baptist, by Jesus, by the apostles and other Christian teachers(3:1,4:23,9:35,10:7等)。傳道不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而是公開宣講,並呼召門徒。這是對現存惡人獨裁秩序的公開宣戰,因此傳道必是殉道。「從那時候……起」(Ἀπὸ τότε),耶穌開始預備走向十字架。不僅如此,注意耶穌所傳的,就是施洗約翰所傳的:馬太福音3:1,「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2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那些堅持貶低施洗約翰的人又可以入座了:「這百姓還沒有歸向擊打他們的主,也沒有尋求萬軍之耶和華」(以賽亞書9:13)。

二、呼召門徒(18-22)

18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19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20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

21從那裡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耶穌就招呼他們。22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

1、彼得與安德烈(18-20)

18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

19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20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

第18節再一次強調了「加利利」這個概念——耶穌在希律作王的世界堅決地行動。基督來沒有呼召牧羊人,而是呼召漁夫(13:47-50);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與「大魚」(詩篇74:13,以賽亞書27:1,51:9,51:34;以西結書29:3,32:2;約拿書1:17;馬太福音12:40,13:47-50;約翰福音21:11等;另參耶利米書16:16,阿摩司書4:1-3,哈巴谷書1:15;士師記16:23等)所代表的魔鬼相關;既然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的權下,我們都曾經是可怒之子;漁夫打魚指向對罪人的拯救與審判。耶穌在這裡共呼召了四位門徒,他們可以被稱為教會的柱石:「32要把幔子掛在四根包金的皂莢木柱子上,柱子上當有金鉤,柱子安在四個帶卯的銀座上。33要使幔子垂在鉤子下,把法櫃抬進幔子內,這幔子要將聖所和至聖所隔開」(出埃及記26:32-33)。而且這四位使徒分別是兩位親兄弟,首先是被稱為彼得(Πέτρος,a rock or a stone)的西門(שִׁמְעוֹן,heard;西緬,創世記29:33)與安德烈(Ἀνδρέας,manly)。彼得與安德烈應該都是希臘名字。漁夫(ἁλιεύς)這個概念可以參見以西結書47:10,「必有漁夫站在河邊,從隱基底直到隱以革蓮,都作曬(或作張)網之處。那魚各從其類,好像大海的魚甚多」。

耶穌對他們的呼召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來跟從我」:Δεῦτε ὀπίσω μου,Follow me。第一個動詞δεῦτε的基本含義是come hither, come here, come『』interjection, come!, come now!第二個副詞ὀπίσω的意思是behind, after(3:11)。最後是代詞μου。這話是非常肯定性的命令;同時也是對個人自主或其他主宰的否定——你不可以跟從、順從別人如希律。換言之,這是十誡第一誡的另外一種表達:除了我以外你不可以有別的神。不僅如此,跟從這是一個清楚的動詞,因此信心之外必須加上行為。當然,耶穌自己走在前面。這兩方面的信息可以平行馬太福音10:38,「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ἀκολουθεῖ ὀπίσω μου)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第二、「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καὶ ποιήσω ὑμᾶς ἁλιεῖς ἀνθρώπων,and I will make you fishers of men。注意英譯與中譯的不同,原文中並無「得」這個概念。跟從基督的目的不是為了修身養性,或者雞犬升天。只有一個大使命:從海中漁獵人類,即從魔鬼作王的海中打撈人類,拯救或者審判。這是一場戰爭。這場海戰平行格拉森豬群洶湧入海,以及法老及其軍隊下海,或大洪水。

跟隨基督是一個嚴肅而沉重的選擇:「20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οἱ δὲ εὐθέως ἀφέντες τὰ δίκτυα ἠκολούθησαν αὐτῷ,And they straightway left their nets, and followed him。首先,你必須改變,或者悔改;改變過去的生活方式以及傳統模式。至少,你要離開現有的工作和職分以及產業。這不是對平信徒的要求(哥林多前書7:24),這是對門使徒以及牧者的要求。其次,做門徒必須付出代價:「捨了網」,捨去過去的生活方式,也包括經濟來源。他們此後要依靠神的供應。再次,離開過去不是進入空門,而是緊跟耶穌。這是什麼意思呢?完全的答案應該參考啟示錄14:4,「這些人未曾沾染婦女,他們原是童身。羔羊無論往哪裡去,他們都跟隨他。他們是從人間買來的,作初熟的果子歸與神和羔羊」。最後,這兄弟二人為什麼可以立即(εὐθέως)跟從(ἀκολουθέω)耶穌呢?當然他們一直在聖經中有預備,又是施洗約翰的門徒並有約翰的指示(約翰福音1:40);而且也一直在聽耶穌傳道。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聖靈的預備:哥林多前書12:3,「所以我告訴你們,被神的靈感動的,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

2、雅各與約翰(21-22)

21從那裡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

耶穌就招呼他們。

22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

另外一對弟兄應召的情況基本類似。不過這裡特別強調他們的父親以及對他們父親的離別——這對弟兄顯然比彼得安德烈有更重的家庭負擔;而且「網」在這裡也變成了「船」(πλοῖον),他們算是小業主。雅各與約翰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父親與家業(19:21-22,27-30,;8:19-22,10:34-37)。回應完全一樣:立即捨……跟從了耶穌。雅各(Ἰάκωβος)這個名作即舊約的那位雅各,以撒的兒子(יַעֲקֹב,創世記25:26)。西庇太,Ζεβεδαῖος,זַבְדִּי,endowment;撒底(約書亞記7:1等)。而且他們還有這樣的母親:「20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她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他一件事。21耶穌說,你要什麼呢?她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馬太福音20:20-21);「55有好些婦女在那裡遠遠地觀看。她們是從加利利跟隨耶穌來服事他的。56內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又有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並有西庇太兩個兒子的母親」(馬太福音27:55-56)。父母本來對這對弟兄有望子成龍的「中國夢」,而且他們也算是中產階級。因此雅各約翰跟從基督,會遭遇世界之主加倍的憤恨。正因為如此,雅各成了第一位殉道的使徒:「1那時,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2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3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又去捉拿彼得。那時正是除酵的日子」(使徒行傳12:1-3)。而「老約翰」最終被該撒們監禁在拔摩島上。

三、醫病趕鬼(23-25)

23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

24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那裡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

25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他。

耶穌進入世界(12-17),呼召門徒建立教會並差遣他們進入世界(18-22),目的就是「醫病趕鬼」(23-25)。這兩個論題我們在相關聖經課程中講過:第一、病平行罪,而耶和華是醫治你的。第二、鬼指向世界的王,它要被審判。因此這兩方面的聖工還可以平行「攻克己身」(十字架)與「攻擊世界」(大寶座)兩大主題,此不贅言。這段經文如果按地名分類,可以依次指向加利利(23)、敘利亞以及全部的以色列版圖。

1、加利利(23)

23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

我們已經強調,12、18與23三次對加利利這個地方的重複,而監禁約翰的希律是加利利分封的王。第23節特別強調耶穌走遍(Καὶ περιῆγεν ὅλην)了加利利;不存在「希律的歸希律」。而且不是旅遊,而是開始三大事工(另參馬太福音9:35,10:1)。第一、「在各會堂裡(ἐν ταῖς συναγωγαῖς αὐτῶν,in their synagogues)教訓(διδάσκω)人」,這是以猶太會堂為中心發起的「聖戰」。這是教會中心論。第二、「傳天國的福音(τὸ εὐαγγέλιον τῆς βασιλείας)」。這是福音(9:35,24:14,26:13)中心論,或唯道論。而且天國是針對世界的,是對世界的否定。第三、「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再加上行為!καὶ θεραπεύων πᾶσαν νόσον καὶ πᾶσαν μαλακίαν ἐν τῷ λαῷ:and healing all manner of sickness and all manner of disease among the people。仔細讀這句話的原文與英譯,完全可以看見聖經所論及的醫治與靈恩派邪教的臆想妄求毫無關係。一方面,這裡有兩個並列的名詞:νόσος(disease, sickness,參見出埃及記15:26,申命記7:15,28:59;使徒行傳19:12等);μαλακία(softness,infirmity, debility;參見申命記7:15,28:61;以賽亞書38:9)。另一方面,這些病症是在眾人之內的(ἐν τῷ λαῷ,in the people)——這是流行於大眾之中的「主流文化」,如同瘟疫。

2、敘利亞(24)

24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那裡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

敘利亞:Συρία,Syria,」exalted」;a region of Asia bounded on the north by Taurus and Amanus ranges, on the east by the Euphrates and Arabia, on the south by Palestine, and the west by Phoenicia and the Mediterranean。大致在「應許之地」北部廣泛的地區,以加利利為中心。耶穌的名聲(ἀκοή,the sense of hearing)或影響,開始震動該撒的國:「1當那些日子,該撒亞古士督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2這是居裡扭作敘利亞巡撫的時候,頭一次行報名上冊的事」(路加福音2:1-2,另參加拉太書1:23,使徒行傳15:23等)。羅馬帝國及其行省,充斥了根本有病的人民:πάντας τοὺς κακῶς ἔχοντας,all sick people。形容詞κακῶς的基本含義應該是「邪惡」:miserable, to be ill;improperly, wrongly;to speak ill of, revile, one。在這個總概念下面,又包括五大類「各樣的」(ποικίλος)病症,而這五種狀況也圍繞「被鬼附的」形成交叉結構:第一、νόσος(23)。第二、βάσανος,a touchstone;torture, torment, acute pains(路加福音16:23,28)。第三、 「被鬼附的」,δαιμονίζομαι,to be under the power of a demon(8:16,28,33;9:32,12:22,15:22);都是龍的傳人。第四、癲癇的,σεληνιάζομαι,to be moon-struck or lunatic;to be epileptic(17:15)——核心概念是月亮(σελήνη)。第五、癱瘓的:παραλυτικός,paralytic(8:6,9:2,9:6)——都是躺平的,唯獨信心棄絕行為的,沒有骨頭和脊樑的。「耶穌就治好(θεραπεύω,23,24)了他們」,祂是神:「25摩西呼求耶和華,耶和華指示他一棵樹。他把樹丟在水裡,水就變甜了。耶和華在那裡為他們定了律例,典章,在那裡試驗他們,26又說,你若留意聽耶和華你神的話,又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留心聽我的誡命,守我一切的律例,我就不將所加與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出埃及記15:25-26);「你們這背道的兒女阿,回來吧。我要醫治你們背道的病。看哪,我們來到你這裡,因你是耶和華我們的神」(耶利米書3:22)。

3、以色列(25)

25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他。

耶穌的影響繼續增長,從加利利覆蓋到整個巴勒斯坦,甚至超越以色列:從北向南;由西向東。低加波利:Δεκάπολις,Decapolis,ten cities(馬可福音5:20,7:31);a track of land so called from the ten cities that were in it,according to Pliny, these cities were: Damascus, Opoton, Philadelphia, Raphana, Scythopolis, Gadara, Hippondion, Pella, Galasa, and Canatha (Gill)。影響巨大最明顯的見證是:「當下,有許多人……來跟著他」。καὶ ἠκολούθησαν αὐτῷ ὄχλοι πολλοὶ:And there followed him great multitudes of people。值得強調的是,動詞ἀκολουθέω在這段經文中共出現了3次(20,22,25)——如同那四位門徒,越來越多的人跟隨基督。當然,這種狀況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從此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約翰福音6:66);直到後來,很多曾經跟隨耶穌的人起來隨眾作惡,在耶路撒冷一起呼喊「釘他十字架」。起初有人被真理的力量感動;但耶穌與日俱增的影響一定會遭致世界之王及其兒女陰間般殘忍的嫉恨。

舉目可見,這世界長滿酸葡萄:「18眾人因聽見耶穌行了這神跡,就去迎接他。19法利賽人彼此說,看哪,你們是徒勞無益,世人都隨從他去了」(約翰福音12:18-19)。但這些酸葡萄都是潛在的兇手與污鬼,而不僅僅是暴君走狗、巫婆神漢和教痞神棍以及網絡流氓。這些標榜「唯獨信心」的主流邪教,不會停留在「信心」上,因為嫉妒,他們會勞勞碌碌地作孽、控告,窮追不捨,直到將基督和祂的僕人釘上十字架。「巡撫原知道,他們是因為嫉妒才把他解了來」(馬太福音27:18);「他原曉得祭司長是因為嫉妒才把耶穌解了來」(馬可福音15:10);「但猶太人看見人這樣多,就滿心嫉妒,硬駁保羅所說的話,並且譭謗」(使徒行傳13:45);「但那不信的猶太人心裡嫉妒,招聚了些市井匪類,搭伙成群,聳動合城的人,闖進耶孫的家,要將保羅西拉帶到百姓那裡」(使徒行傳17:5);「先祖嫉妒約瑟,把他賣到埃及去。神卻與他同在」(使徒行傳7:9)。「他有羊群牛群,又有許多僕人,非利士人就嫉妒他」(創世記26:14)。阿門。

任不寐,2022年11月20日

]]>
馬太福音第七課:勝過魔鬼的試探(4:01-11) https://www.bumeizhiye.com/2022-11-13-6982 Sun, 13 Nov 2022 12:23:48 +0000 https://www.bumeizhiye.com/?p=6982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馬太福音4:1-11,

1當時,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

2他禁食四十晝夜,後來就餓了。3那試探人的進前來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4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5魔鬼就帶他進了聖城,叫他站在殿頂上,(頂原文作翅)6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7耶穌對他說,經上又記著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

8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9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10耶穌說,撒但退去吧。(撒但就是抵擋的意思,乃魔鬼的別名)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

11於是魔鬼離了耶穌,有天使來伺候他。

感謝主的話語。曠野試探與耶穌洗禮之間的邏輯關係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我的愛子」與「你若是神的兒子」之間存在尖銳的對立;另一方面,三重試探與「諸般的義」之間存在替代關係:神要基督和基督的門徒盡諸般的義;但魔鬼要耶穌和人類以食為天(經濟,人與物)、以神為用(宗教,人與神,「唯獨信心」),以鬼為父(政治:人與鬼及人與人;唯獨權力,以人為役,以人為仇)。

當「魔鬼掌權了」,他會成為神子以及人類的試探;而天父藉著聖靈也要聖子面對並勝過魔鬼的試探(1,11)。這世界正如曠野,那裡有嚴肅的考試或試探。選擇自由,審判在天。三重試探(2-10)首先可以平行亞當面對蛇的試探:創世記3:6,「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其次,耶穌勝過魔鬼的試探,教會也要相應地在基督裡經歷這三場勝利:約翰一書2:16,「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最後,教會傳統一直強調耶穌在曠野經歷的試探及其勝利,平行或取代了以色列人在曠野中經歷的試探及其失敗——基督事件因此是一場新的出埃及運動,最終目標仍然是審判迦南諸族與眾王。另外注意路加福音4:1-13相關記載與馬太福音4:1-11之間的異同。

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唯有依靠聖靈或神的話語,勝利才是可能的。「3我們遵守神的誡命,這就是愛他了。並且他的誡命不是難守的。4因為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5勝過世界的是誰呢?不是那信耶穌是神兒子的嗎?6這藉著水和血而來的就是耶穌基督。不是單用水,乃是用水又用血。7並且有聖靈作見證,因為聖靈就是真理」(約翰一書5:4-5)。阿門。

一、聖靈(1)

1當時,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

當時(Τότε),就是魔鬼作王的日子;同時也是耶穌受洗、聖父愛子和聖靈充滿基督的時刻。特別是,這是耶穌向約翰和人類見證「諸般的義」的高光時刻。而上個主日我們專門講聖靈充滿的含義之一,就是勇敢面對世界的王。這是馬太福音4章與3章之間的邏輯關係之一,或者說是曠野試探與耶穌受洗之間的邏輯關係。魔鬼是依靠人的不義掌權的,普遍的喪盡天良是魔鬼統治的政治基礎。因此,當「諸般的義」被基督重建為新歷史的根基,魔鬼必然要發動一場抵擋政治黎明的決戰。我們已經將曠野視為毫無靈魂的荒涼世界,而魔鬼是這種世界的王。不僅如此,耶穌在曠野受試探與亞當在樂園受試探也形成對比:耶穌面對更嚴酷的外在環境,因此,也需要更強大的對抗意志、能力和智慧。這裡我們重點認識試探這個動詞:πειράζω,to try whether a thing can be done;to try, make trial of, test: for the purpose of ascertaining his quality, or what he thinks, or how he will behave himself。試探的存在,即自由或選擇自由的存在。這意味著人並非處於決定論和雙重預定論之下,人有「選擇自由」。換言之,你可以按魔鬼的目的做出選擇,它就是要滅毀你;但你也可以棄絕魔鬼的試探,選擇侍奉神;正如第11節中眾天使以及後文門徒和眾人所行的。

二、生活(2-4)

2他禁食四十晝夜,後來就餓了。

3那試探人的進前來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

4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三重試探,每一場戰爭都有三節經文組成:第一、處境;第二、鬼說;第三、神說。耶穌進入第一場絕境是飢餓或肉身的軟弱。從人類的角度說,可以指向生活貧困——魔鬼掌權常常意味著經濟蕭條。四十天代表完全的苦難期或重要的裝備時間;但重點在摩西與以利亞(創世記7:17,8:6,50:3;出埃及記24:18,34:28;民數記13:25,14:35;申命記9:9;撒母耳記上17:16,以西結書4:6,約拿書3:4;列王紀上19:8)。絕境之下必有魔鬼利用肉身軟弱來控制靈魂。這也是蛇的第一試探:好作食物。耶穌的禁食可以說首先是為了棄絕世界藉著肉身對祂的捆綁,並成為人在祂裡面繼續得勝的根源(希伯來書4:15,5:2-9)。其次可以說這場禁食也關涉神的公義:「6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鬆開兇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嗎?7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嗎?8這樣你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你所得的醫治,要速速發明。你的公義,必在你前面行。耶和華的榮光,必作你的後盾」(以賽亞書58:6-8;另參撒迦利亞8:18-23)。貪食的畜類不可能行公義,相反,食餌,這是一切家畜淪落的原因。

魔鬼在暗中注視著我們肉身的軟弱或經濟的貧困,那是它捆綁和吞噬我們的機會。實際上龍正是這樣在五千年災民大國做了王。先是以食為天,後有經濟基礎、硬道理、人民經濟、全民富裕和小康社會。魔性也不改變。這裡對魔鬼有一個定義:「那試探人的」(ὁ πειράζων,帖撒羅尼迦前書3:5),這是魔鬼的本性之一。它為什麼非要作王,非要專制或控制人,因為它是魔鬼。正如以弗所書6:12所說:「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摔跤),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摔跤)」。因此它必「進前來」(προσέρχομαι)。「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食物試探的目的是雙重的。一方面,魔鬼要你利用神子的身份去謀取食物或物質利益,滿足肉身的需求。所以說成功神學和靈恩運動本是撒但一會。另一方面,如果你拒絕不擇手段(把石頭變成食物,滅絕生態式的發展模式)改變生活發展經濟……那麼你就應該投靠食物或生存資源的壟斷者,就是世界的王;而它要偽造你的衣食父母;因此你必然因為食物而淪為它的奴僕,這是中國悲劇的全部秘密。

也許為真理的緣故必須面對魔鬼,也許為我們和人類的緣故,必須勝過試探者的第一試探。所以,「4耶穌卻回答說」。不僅如此,魔鬼是世界的王,我們的主沒有順服所謂的「掌權者」,相反,要責備它。如何面對魔鬼的第一試探呢?第一、引用聖經:經上記著說。因為唯有聖道是聖靈的寶劍,可以抵擋並勝過魔鬼。這也意味著,學習聖經並堅持聽道乃是得勝的基本前提。如果你不明白和根本沒有神的話語,你只能在魔鬼的謊言面前一敗塗地。第二、耶穌這裡引用的是申命記8:3,「他苦煉你,任你飢餓,將你和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吃,使你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首先,申命記的背景是以色列人面對征服迦南的大使命,而基督來要勝過整個世界,且要藉著教會「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以弗所書1:21)。其次,耶穌勝過食物的試探,也成為祂教導門徒要如此信靠神之供應的基本前提:「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33)。最後,食還是道,天壤之間,生死之別。

三、宗教(5-7)

5魔鬼就帶他進了聖城,叫他站在殿頂上,(頂原文作翅)

6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

7耶穌對他說,經上又記著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

在經濟絕境的盡頭,人可能轉向宗教生活或被魔鬼帶進聖城聖殿;但你未必會進入真正的信仰,反而可能進入魔鬼已經為你預備好的邪教之旅或撒但一會。所有邪教和撒旦教基本上都是剽竊聖經的隻言片語;但為存人欲,滅天理。而且撒旦騙人從來如此(創世記3:1-5)。首先「那試探人的」在這裡被還原為魔鬼(1,5,8,11διάβολος,prone to slander, slanderous, accusing falsely)。其次,聖城即耶路撒冷。殿即希律建造的「聖殿」。魔鬼的第二重試探是引誘耶穌用違背常識的冒險行動去試探神,這不僅是在利用人「悅人眼目」的虛榮心;更在於醞釀「主流教會」的全面顛覆或背叛。換言之,第二重試探的關鍵在於以神為用。人本主義宗教就此誕生。

所有的宗教都是人利用神滿足私慾的運動,並借此「你們便如神」。但是「基督教」利用神與各種異教不同,她的方法就是「唯獨信心」。比如各種靈恩運動共同的旗幟或試探是:「因為你的信心不夠大」,或者「只要你有足夠的信心」。「唯獨信心」不僅迴避行為,而且要使神成為人達成私慾和目的的工具。主流這條教義實際上全面淪為這樣的宗教實踐:「只要有信心,無論怎樣臭不要臉的欲求,神都會滿足,哪怕你的『祈禱』與諸般的義毫無關係甚至對立」。當然這些毒蛇的種類或外女、淫婦、爭吵的婦人,能找到所謂的聖經根據——耶穌稱讚人的信心。然而你如果仔細研究相關經文,你就會發現兩個基本事實:第一、耶穌稱許的信心與義相關,正所謂「唯義人因信得生」——那些憑著信心求醫治的人主要是為別人的生命利益,而不是為了自私和貪婪(參見馬太福音8:5-10)。第二、主流引用經文的套路,與魔鬼第二重試探如出一轍;她們的確是魔鬼的使女。

與此相關,魔鬼引用或彎曲的經文是詩篇91:11-12,「11因他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保護你。12他們要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魔鬼的彎曲顯而易見;因為神保護的乃是這樣的義人:「13你要踹在獅子和虺蛇的身上,踐踏少壯獅子和大蛇。14神說,因為他專心愛我,我就要搭救他。因為他知道我的名,我要把他安置在高處。15他若求告我,我就應允他。他在急難中,我要與他同在。我要搭救他,使他尊貴。16我要使他足享長壽,將我的救恩顯明給他。」。耶穌再一次引用申命記責備魔鬼。我們的主這次引用的是申命記6:16,「你們不可試探耶和華你們的神,像你們在瑪撒那樣試探他」(另參出埃及記17:7)。

四、政治(8-10)

8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

9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

10耶穌說,撒但退去吧。(撒但就是抵擋的意思,乃魔鬼的別名)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

第三重試探在某種意義上是政治試探,或「順服掌權者」的試探:拜世界之王就可以榮華富貴。最高的山可以指最高的智慧(創世記3:6),或世界之中最高的地位,最強大的國家等等。形容詞λίαν的意思是greatly, exceedingly, exceedingly beyond measure。如同川普被帶到紫禁城。世上的萬國,如全球化,人類命運共同體。魔鬼絕不會讓你看神的榮耀,也不會讓你看萬國的罪惡,而是讓你看萬國的榮華(δόξα),即人的榮耀。現在它露出本相:一切試探的目的是讓人崇拜魔鬼,順服世界之王。換言之,魔鬼就是借此把全世界都管起來。

一方面,魔鬼的確是世界的王(約翰福音12:31,14:30,16:11;哥林多後書4:4,以弗所書6:11-12;約翰一書5:19;啟示錄12:9-17)。但另一方面,這個世界的王是不法之人(帖撒羅尼迦後書2:7-9)。換言之,世界之王的權柄及其運用都是不合法的,魔鬼只是基督權柄的篡奪者(馬太福音2:2-3,6:13,10:1,28:18)。正因為如此,哥林多後書10:3-5才這樣說:「34因為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4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5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另參哥林多前書15:24-25,「24再後末期到了,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都毀滅了,就把國交與父神。25因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俄巴底亞書1:21,「必有拯救者上到錫安山,審判以掃山,國度就歸耶和華了」;啟示錄11:15,「第七位天使吹號,天上就有大聲音說,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

所以,撒旦所謂「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也是謊言,因為一切都屬於神,魔鬼只是強盜。這個謊言後來在主流教義中共同退而求其次:「該撒的國屬於凱撒,教會必須順服或繞行」。主耶穌最後稱魔鬼為撒但:Σατανᾶς,adversary;抵擋者。一方面,魔鬼自以為神而抵擋神替代神;另一方面,它是眾善的仇敵。退去:ὑπάγω,to lead under, bring under;下去吧,滾開。這裡引用的經文仍然是申命記,申命記6:13,「13你要敬畏耶和華你的神,事奉他,指著他的名起誓。14不可隨從別神,就是你們四圍國民的神」。基督徒不可跪拜世界的王。

五、天使(11)

11於是魔鬼離了耶穌,有天使來伺候他。

在交叉結構中,天使與聖靈平行;「伺候」與「試探」平行——天使選擇伺候基督也表明他們也棄絕了魔鬼。διακονέω:to be a servant, attendant, domestic, to serve, wait upon;to minister i.e. supply food and necessities of life。伺候也與第1節的「飢餓」首尾呼應。天使也是有「自由意志」的,有三分之一的曾經與撒但一起墜落。但是在基督勝過魔鬼之後,眾天使選擇順服並伺候基督。一方面,「天使豈不都是服役的靈,奉差遣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嗎」(希伯來書1:14)。另一方面,天使對基督的順服,也拉開了人類或門徒順服基督的序幕,因此,馬太福音第四章的第二部分,耶穌開始呼召門徒——門徒「選擇」了跟從基督,而不是全力以赴投奔希律以及魔鬼的三重試探。不僅如此,如果說馬太福音4:1-11聚焦基督進入世界對靈界的震動;而馬太福音4:12-25,則聚焦耶穌「出世」對人類的更新。一個全新的時代開始了:一方面,「20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22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另一方面,「25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約但河外,來跟著他」。「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立比書3:8)。阿門。

任不寐,2022年10月30日

]]>
馬太福音第六課:耶穌基督的洗禮(3:13-17) https://www.bumeizhiye.com/2022-10-23-6979 Sun, 23 Oct 2022 12:27:52 +0000 https://www.bumeizhiye.com/?p=6979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馬太福音3:13-17,

13當下,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但河,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14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

15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或作禮)於是約翰許了他。

16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17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感謝主的話語。耶穌受洗是神學史中的一個重要事件,但是這個問題為什麼重要,則是見仁見智;甚至不仁不智。求神幫助我們認識這其中的真理。主流的基本觀點是:無罪的基督之所有接受約翰的洗禮,乃是因為祂是擔罪者(sin-bearer,8:17,20:28,26:28;另參以賽亞書53:11)。我們強調兩個事實:第一、祭司30歲任職的洗禮(民數記4;出埃及記30:17-21;路加福音3:23)。第二、為義而死(路加福音12:50)。

這段經文可以這樣交叉結構:人(施洗約翰)對耶穌受洗的反應(13-14);神(聖靈聖父)對耶穌受洗的反應(16-17);耶穌自己關於受洗的見解(15)。這是我們認識這場洗禮的一個基本角度:「4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5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6你們既為兒子,神就差他兒子的靈,進入你們(原文作我們)的心,呼叫阿爸,父」(加拉太書4:4-6)。阿門。

一、人的反應(13-14)

13當下,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但河,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Ττε

14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

1、耶穌來了(13)

13當下,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但河,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παραγνεται ησος π τς Γαλιλαας π τν ορδνην πρς τν ωννην το βαπτισθναι π ατοThen cometh Jesus from Galilee to Jordan unto John, to be baptized of him.

「當下」(Τότε)可以平行2:7,2:16中的「希律時間」。耶穌應該一直住在加利利,直到這個時候,來到約旦河——約書亞開始征服迦南。名詞Ἰορδάνης本身有降卑(the descender)之意。目的只有一個,「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這是什麼意思呢?「5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6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7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8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9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10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11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腓立比書2:5-11)。

2、約翰攔阻(14)

14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 δ ωννης διεκλυεν ατν λγων, γ χρεαν χω π σο βαπτισθναι κα σ ρχ πρς μεBut John forbad him, saying, I have need to be baptized of thee, and comest thou to me?

這是一個悖論。一方面,約翰認識耶穌是基督;也承認自己不過是人,是需要基督拯救的罪人(「我當受你的洗」)。但另一方面,即使約翰開始也無法理解耶穌的洗禮,他需要教導。動詞διακωλύω的基本含義是:to hinder, prevent。這個動詞在新約中只出現這一次。不過另外有類似但更極端的情況:「20當下,耶穌囑咐門徒,不可對人說他是基督。21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22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阿,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23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馬太福音16:20-23)。

二、耶穌回答(15)

15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或作禮);

於是約翰許了他。

1、我們就義(15a)

15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或作禮);ποκριθες δ ησος επεν πρς ατν, φες ρτι οτως γρ πρπον στν μν πληρσαι πσαν δικαιοσνην;And Jesus answering said unto him, Suffer it to be so now: for thus it becometh us to fulfil all righteousness.

耶穌並沒有責備約翰,只是教導或回答他(ἀποκρίνομαι)。「你暫且許我」:Ἄφες ἄρτι,Suffer now。動詞ἀφίημι的基本含義是to send away;to leave, go way from one;to permit, allow, not to hinder, to give up a thing to a person(4:11)。副詞ἄρτι的基本含義是just now, this moment。因此這個句子強調的是:現在或此時此刻你要許我。主耶穌繼續解釋:οὕτως γὰρ,因為這樣作,因為如此行……然後我們看這個詞組,πρέπον ἐστὶν,是應當的。動詞πρέπω的基本含義是to stand out, to be conspicuous, to be eminent;to be becoming, seemly, fit(哥林多前書11:13,提摩太前書2:10;希伯來書7:26等)。而且這裡的主語是「我們」(ἡμῖν),如果從洗禮是「同死」這個角度上理解,主耶穌已經預告了約翰的殉道及復活(羅馬書6:3-5)。動詞πληρόω就是馬太福音經常使用的「應驗」。應驗或滿足什麼呢?義。不是成功,不是升天;而是義。換言之,神所關切的不是政治上的成功與失敗,天國的價值判斷標準在義與不義。

需要重點考查這個核心概念。πᾶσαν δικαιοσύνην,all righteousness。名詞δικαιοσύνη(「義」)在馬太福音中出現了6次(另參以賽亞書51:1-14,詩篇71:15-16等)。首先,人應該追求神的義,並唯有義人是蒙福的(5:6,6:33)。其次,飢渴慕義並且秉公行義的義人,一定遭遇政治逼迫(馬太福音5:10)。再次。基督徒的義,就是行義(不是唯獨信心)必須超過宗教領袖們的義(5:20);不可自以為義,也不可以迴避行義(23:23)。最後,值得強調的是,那些否定約翰責備希律的義行,進而否定約翰進入天國的邪教之徒,肯定無法面對主耶穌最後關於約翰的講論:「31你們想這兩個兒子,是那一個遵行父命呢?他們說,大兒子。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先進神的國。32因為約翰遵著義(δικαιοσύνη)路到你們這裡來,你們卻不信他。稅吏和娼妓倒信他。你們看見了,後來還是不懊悔去信他」(馬太福音21:31-32)。πᾶσαν可以指所有的義;或者,行義直到以身殉義(路加福音12:50)。

2、約翰順服(15b)

於是約翰許了他。ττε φησιν ατν;Then he suffered him.

義,行義愛神,這是聖經的核心教訓,這是我們信仰的結構性見證。你若信主,你照著去行吧。動詞ἀφίημι在這節經文中首尾呼應或前後平行。我們只能說約翰順服基督的教導,就是順服主向他所解釋的義。這種順服出於神。「1弟兄們,論到屬靈的恩賜,我不願意你們不明白。2你們作外邦人的時候,隨事被牽引受迷惑,去服事那啞吧偶像。這是你們知道的。3所以我告訴你們,被神的靈感動的,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哥林多前書12:1-3);「14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15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16誰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導他呢?但我們是有基督的心了」(哥林多前書2:14-16)。

三、神的反應(16-17)

16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

17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1、聖靈降臨(16)

16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κα βαπτισθες ησος νβη εθς π το δατος· κα δο, νεχθησαν ατ ο ορανο κα εδεν τ πνεμα το θεο καταβανον σε περιστερν κα ρχμενον π ατν·;And Jesus, when he was baptized, went up straightway out of the water: and, lo, the heavens were opened unto him, and he saw the Spirit of God descending like a dove, and lighting upon him:

耶穌受洗這一幕神跡,可以平行創世記1:1-3,創世記6:6-14;以及以色列人過紅海:「摩西向海伸杖,耶和華便用大東風,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開,海就成了干地」(出埃及記14:21)。這是第四個歷史的起點。ἀνέβη εὐθὺς,立即上來,有復活氣象。驚人的一幕出現了(ἰδού):「天開了」。參見創世記3:24,7:11;列王紀下7:2,7:19;以賽亞書64:1;以西結書1:1;約翰福音1:51;使徒行傳7:56,啟示錄4:1,19:11……而基督與聖靈的關係,約翰已經這樣預告:「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3:11;另參以賽亞書11:1-5,42:1,61:1-11)。這些概念至少讓我們看見如下幾個基本真理或事實:第一、神從天上在義人死難事件中始終掌權,這意味著魔鬼、世界和死亡不可能真正吞噬神的兒女。第二、神喜悅義人,必為他們打開天國之門,供應他們並最終接他們進入新天新地。第三、神同時必向惡人傾倒天罰。

2、聖父悅納(17)

17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κα δο, φων κ τν ορανν λγουσα Οτς στιν υἱός μου γαπητς, ν εδκησα;And lo a voice from heaven, saying, This is my beloved Son, in whom I am well pleased.

這裡再一次論及「天」,並指向「我們在天上的父」。這聲音出於父神。天父上帝指著約旦河上的基督,向人類宣告兩大事實:第一、「這是我的愛子」——耶穌是神的兒子,耶穌是神。神子即基督,祂來作王(詩篇2:6-9,何西阿書11:1,出埃及記4:22,耶利米書31:20)。第二、「我所喜悅的」,耶穌是人,是神喜悅的人。神與什麼樣的人和好,神抬舉什麼樣的人?或者說聖靈與什麼樣的人同在,聖靈充滿誰?「愛」(ἀγαπητός)連同「喜悅」(εὐδοκέω)表達的是真正的愛情或神的悅納:神喜愛耶穌這樣的「人」。那麼僅就這裡的語境而言,耶穌是怎樣的人呢?「盡諸般的義」。這是聖經一貫的真理:「這是耶和華的門。義人要進去」(詩篇118:20);以賽亞書3:10,「你們要論義人說,他必享福樂。因為要吃自己行為所結的果子」;「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哈巴谷書2:4)。

動詞εὐδοκέω馬太福音中出現了3次,讓我們進一步思想,到底何為神愛之人。第一、將公理傳給外邦人或罪人的人,或傳義道者。馬太福音12:17-18,「17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18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裡所喜悅的,我要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第二、即將離開黑門山或異教巔峰前往耶路撒冷十字架的人。馬太福音17:5,「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阿門。

任不寐,2022年10月23日

]]>
馬太福音第五課:傳義道的施洗約翰(3:1-12) https://www.bumeizhiye.com/2022-10-16-6977 Sun, 16 Oct 2022 12:31:55 +0000 https://www.bumeizhiye.com/?p=6977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馬太福音3:1-12,

1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2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3這人就是先知以賽亞所說的,他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4這約翰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

5那時,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並約但河一帶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裡。6承認他們的罪,在約但河裡受他的洗。7約翰看見許多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也來受洗,就對他們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8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9不要自己心裡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我告訴你們,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

10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11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12他手裡拿著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

感謝主的話語。在馬太福音第一章中,我們聚焦神和神的兒子;在馬太福音第二章中,我們聚焦魔鬼和魔鬼的兒子。而上帝的國與世界的國,將在馬太福音第三章展開「世界大戰」,而且是由基督的先鋒施洗約翰率先發起的。戰爭的武器是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約翰是魔鬼和世界的首要仇敵,因此不僅當年希律之狗男女監禁斬首了約翰並將約翰的頭顱裝點宮廷盛宴;而且後來的撒但一會,就是主流邪教,繼續阻擊先鋒約翰的開闢之工——這些基督教的敗類共同一致按非政治惡謀和屬靈高調,攻擊約翰說:「他責備希律王是錯的,所以遭了報應或政治報復」。「3你們這些巫婆的兒子,姦夫和妓女的種子,都要前來。4你們向誰戲笑,向誰張口吐舌呢?你們豈不是悖逆的兒女,虛謊的種類呢」(以賽亞書57:3-4)。讓我們今天告訴你們,為什麼施洗約翰責備希律王是對的。

第一,主耶穌稱約翰是最大的先知或最後的先知,而先知這個職分或先知的使命,始終出於神。除非聖經特別質證先知個人的某些軟弱——如以利亞和約拿的逃亡——站在君王面前責備君王的罪,是先知的基本使命。不僅如此,教會就是建立在先知和使徒的根基之上,這先知包括施洗約翰。第二、四福音書明確告訴我們施洗約翰是在為基督預備道路;這當然包括站在希律面前。第三、路加福音至少有三處經文可以直接支持約翰對希律的「斬首行動」。首先,約翰就是站在亞哈耶洗別面前的以利亞:路加福音1:15-17,「15他在主面前將要為大,淡酒濃酒都不喝,從母腹裡就被聖靈充滿了。16他要使許多以色列人回轉,歸於主他們的神。17他必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行在主的前面,叫為父的心轉向兒女,叫悖逆的人轉從義人的智慧。又為主預備合用的百姓」。控告被聖靈充滿的人在幹錯事,也是褻瀆聖靈。其次,約翰責備希律就是在秉公行義:路加福音1:75-76,「75就可以終身在他面前,坦然無懼地用聖潔公義事奉他。76孩子阿,你要稱為至高者的先知。因為你要行在主的前面,預備他的道路」。最後,路加福音3:19-20明明結論說:約翰責備希律是在責備罪惡,而希律迫害約翰是惡上加惡:「19只是分封的王希律,因他兄弟之妻希羅底的緣故,並因他所行的一切惡事,受了約翰的責備,20又另外添了一件,就是把約翰收在監裡」。另參馬可福音6:20,「因為希律知道約翰是義人,是聖人,所以敬畏他,保護他。聽他講論,就多照著行。並且樂意聽他」。這群攻擊施洗約翰的蒼蠅,正是殺害先知並且在先知身後繼續吃人血饅頭的魔鬼子孫。

讓我們懷著對施洗約翰該有的敬意和愛,來記念這個義人。在竟無一人是男兒的的邪惡淫亂的時代,施洗約翰是點著的明燈。他叫世界的眾王及其奴才顫慄而恐慌進而惱羞成怒,也促成了「主流相聲界」的團結;但也應該讓我們羞愧並且重建天良。我們可以把馬太福音3:1-12這樣交叉結構:約翰是誰(1-4);耶穌是誰(10-12);基督及其先鋒共同面對的仇敵是毒蛇的種類,並以聖禮與聖道攻擊世界(5-9)。而那些「只要祝福不可咒詛的」半吊子,應該到約翰的信息面前認罪悔改。不僅如此,馬太福音3:5-9這些充滿咒詛的福音信息,實際上在馬太福音23-25章,就是在主耶穌的「最後講道」中,被充分展開了——那裡充滿了基利心山-以巴路山整全的信息:祝福與咒詛,缺一不可。「出於神的,必聽神的話。你們不聽,因為你們不是出於神」(約翰福音8:47)。阿門。

一、約翰(1-4)

1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2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3這人就是先知以賽亞所說的,他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4這約翰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

1、傳道人(1-2)

1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2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戰爭開始了。「那時」(Ἐν δὲ ταῖς ἡμέραις ἐκείναις,In those days)平行2:1「當希律王的時候」(ἐν ἡμέραις Ἡρῴδου τοῦ βασιλέως,in the days of Herod the king)——約翰出場首先是天國針對希律及其走狗屠嬰罪惡的反應。這是天國的反擊,旨在收復本來屬於神的領土,並且宣告基督降臨的福音,其中首先是關於審判的信息。基督教從施洗約翰開始就絕不是歸隱和繞行以及泛愛主義的宗教,而是大道之行,針對世界眾王的上天垂象。因為光照黑暗,神斷不以有罪為無罪。

施洗的約翰:Ἰωάννης ὁ βαπτιστὴς,John the Baptist。他是基督的先鋒,是天國的宣告者。新時代仍然是從水開始,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雖然約翰的洗禮不是基督的洗禮,但可以預表基督的洗禮。洗禮者(βαπτιστής)與傳道這兩個概念,平行聖禮與聖道。換言之,屬靈的戰爭核心武器是福音,就是施洗(太28:18-20)與傳道(κηρύσσων)。衛國戰爭的地點或起點是猶太的曠野,這是針對魔鬼或世界之王發起的攻擊(創世記3:1,馬太福音4:1)。曠野與出埃及記相關,但也可以指這個荒涼空虛的世界。同時,戰爭從猶太地開始,從應許之地開始,從地球中心開始席捲全球。

傳道的內容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這是什麼意思呢?

第一、天國(ἡ 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οὐρανῶν)是對世上的國的否定;這個概念在馬太福音中出現了32次;神的國出現4-5次(6:33)。神開始作王(撒加利亞14:9),並且開始審判,直到末世審判。天國的準確含義,可以參考但以理書4:26,「守望者既吩咐存留樹墩,等你(尼布甲尼撒)知道諸天掌權,以後你的國必定歸你。」天國的福音首先就是對地上的國及尼布甲尼撒們的警告和否定:「5那時他要在怒中責備他們,在烈怒中驚嚇他們,6說,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了。10現在你們君王應當省悟。你們世上的審判官該受管教。11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12當以嘴親子,恐怕他發怒,你們便在道中滅亡,因為他的怒氣快要發作。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詩篇2:5-12)。原因是尼布甲尼撒們冒充基督,自以為神或褫奪神的榮耀:「他說,這大巴比倫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京都,要顯我威嚴的榮耀嗎?31這話在王口中尚未說完,有聲音從天降下,說,尼布甲尼撒王阿,有話對你說,你的國位離開你了。32你必被趕出離開世人,與野地的獸同居,吃草如牛,且要經過七期。等你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33當時這話就應驗在尼布甲尼撒的身上,他被趕出離開世人,吃草如牛,身被天露滴濕,頭髮長長,好像鷹毛。指甲長長,如同鳥爪。」(但以理書4:30-33)。

第二、(Μετανοεῖτε)。悔改是人進入天國的起點。而任何關於悔改的呼告,都是對所有受眾道德自義的根本性否定。換言之,福音使從否定人開始的;而這一事實,與世界眾每一個「不可」完全平行。天國與悔改都賜給人類福音,為人類指明重生和永生的路,以及回家的路——通過悔改進入天國。不僅如此,轉變現在就應該立即開始:ἤγγικεν,ἐγγίζω,to bring near, to join one thing to another,to draw or come near to, to approach。那麼悔改的基本見證是什麼?「14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15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16耶穌順著加利利的海邊走,看見西門,和西門的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17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18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馬可福音1:15-18)。第一、信心,「信福音」。第二、行為,「跟從祂」。當然,跟從祂重中之重,就是門徒起來將被建立成主的教會。

必須強調的是,約翰所傳的天國福音,就是基督耶穌所傳的:「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4:17);「20耶穌在諸城中行了許多異能,那些城的人終不悔改,就在那時候責備他們說,21哥拉汛哪,你有禍了,伯賽大啊,你有禍了,因為在你們中間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推羅西頓,他們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11:20-21);「41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約拿更大」(12:41)。而約翰和耶穌所傳的,也是教會應該傳的:「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10:7)。

2、以利亞(3-4)

3這人就是先知以賽亞所說的,他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4這約翰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

約翰是誰?馬太引證的是以賽亞書40:3,「有人聲喊著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應該閱讀以賽亞書第40章的所有信息。包括以賽亞書40:4,「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崎崎嶇嶇的必成為平原」;以及以賽亞書40:23,「他使君王歸於虛無,使地上的審判官成為虛空」——約翰責備希律,完全出於神的定旨先見。責備君王的罪惡幾乎是舊約所有先知的基本使命;但可悲的是,在雞湯教那裡,他們單單以此「責備」約翰。而責備君王的眾先知中,除了撒母耳、拿單、以利沙、以賽亞、以西結、耶利米、約拿、阿摩司、但以理等,罪著名的莫過於先知以利亞。施洗約翰就是新時代的以利亞。

約翰的服飾則表明他有先知以利亞的職分、心志和能力;並且這身裝扮,最初就是為直接面對惡王:「7王問他們說,迎著你們來告訴你們這話的,是怎樣的人。8回答說,他身穿毛衣,腰束皮帶。王說,這必是提斯比人以利亞」(列王紀下1:7-8)。另參瑪拉基書4:5,「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馬太福音11:13-14,「13因為眾先知和律法說預言,到約翰為止。14你們若肯領受,這人就是那應當來的以利亞」;路加福音1:17,「他必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行在主的前面,叫為父的心轉向兒女,叫悖逆的人轉從義人的智慧。又為主預備合用的百姓」。先知以利亞蒙召就是為站在亞哈耶洗別及亞哈謝面前。

二、福音(5-9)

5那時,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並約但河一帶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裡。6承認他們的罪,在約但河裡受他的洗。

7約翰看見許多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也來受洗,就對他們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8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9不要自己心裡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我告訴你們,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

1、聖禮(5-6)

5那時,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並約但河一帶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裡。6承認他們的罪,在約但河裡受他的洗。

「那時」(τότε,then,at that time)首先與3:1平行;其次,這個概念兩次出現在2:16-17,「16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發怒,差人將伯利恆城裡,並四境所有的男孩,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凡兩歲以裡的,都殺盡了。17這就應了先知耶利米的話,說」——可以這樣理解,認罪首先要認希律屠嬰中每個人的罪。而根據馬太福音3:5,可以認為12使徒接受過約翰的洗禮(因此沒有「再洗禮」);而且十字架上的兩個強盜應也如此——使徒們從未「再洗禮」。約翰的洗雖不完全(使徒行傳18:25,19:1-7),但仍是從天上來的:馬太福音21:25,「約翰的洗禮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天上來的?是從人間來的呢?他們彼此商議說,我們若說從天上來,他必對我們說,這樣,你們為什麼不信他呢?」因為吩咐人認罪或「承認他們的罪」,(ἐξομολογούμενοι τὰς ἁμαρτίας αὐτῶν),這事出於神。不僅認罪,也要受洗:「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使徒行傳2:38)。

什麼時候,中華民族哪怕也有一次「羅斯受浸」呢,就是「承認他們的罪,在約但河裡受他的洗」。顯示正相反,一切罪惡,而且是惡貫滿盈,卻以罪為義,反過為功。不僅如此,就是這個接受了洗禮的主流,果真有聖靈同在嗎?他們將聖靈的工作完全等同於出世的安慰者。或者入世但只是加倍謀取錢名的謀士。讓我們返回聖經:藉著基督的洗禮賜下聖靈,而聖靈工作首先在傳義道,行公義;而非「一洗潤之」或「一架升天」。如路加福音4:18,「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哥林多後書3:17,「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裡,哪裡就得以自由」;使徒行傳4:31,「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這裡強調約翰洗禮的地點在約旦河,這並非意味著只能在約旦河洗禮;而是強調約旦河在舊約中的意義;特別是約書亞記中的過約旦河事件,神要約書亞面對迦南諸王而剛強壯膽:「我的僕人摩西死了。現在你要起來,和眾百姓過這約旦河,往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的地去」(約書亞記1:2)。

2、聖道(7-9)

7約翰看見許多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也來受洗,就對他們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

8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

9不要自己心裡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我告訴你們,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

那些因為詭詐或無知而誇誇奇談「不可咒詛」的人,如何面對法利賽人和撒度該人——相當於主流教會。約翰的話語是非常嚴厲的。在希伯來文中,「有禍了」與咒詛同義;而在馬太福音23章中,主耶穌說了7次「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雞犬們自己去學習均衡馬太福音第5章與馬太福音第23章,所謂愛仇敵,為仇敵禱告。

根據這段經文,約翰的傳道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指控主流宗教領袖是屬鬼魔的(毒蛇的種類,Γεννήματα ἐχιδνῶν)。而在約翰福音第8章,主耶穌對他們的指責與約翰完全一致(8:44);在啟示錄2-3章中,毒蛇的種類相當於撒但一會。ἔχιδνα這個概念在馬太福音共出現了3次(12:34,23:33;另參使徒行傳28:3)。他們住在神的憤怒之中,面臨審判(τῆς μελλούσης ὀργῆς,約翰福音3:36,羅馬書1:18,啟示錄19:15等)。第二、但因基督十字架的緣故,這些惡人仍有悔改的機會,但他們的心不正——他們受洗不是為了認罪悔改。所以約翰說「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果子這個概念清清楚楚指向行為。而這也是主耶穌的教導(7:16-20,12:33,21:41-43)。「唯獨信心」的主流們有禍了;專門論斷別人的果子自己卻遠離公義的假師傅或律法主義者,有禍了。第三、宗教領袖依靠的是人的遺傳或人的教義,但祖宗遺傳不是得救的確據。關於亞伯拉罕,可平行閱讀8:11-12。法利賽人大致相當於只經派,但他們的釋經原則是宗派教義或人的遺傳;顯然他們也堅持非政治的基本立場。而撒度該人是自由派(鼓吹自由意志),或理性主義者,文化基督徒等等。

約翰如此言辭鋒利,必然樹敵無數,得罪主流。這意味著當他殉道的時候,這些希律的賓客(2:4-5)只能落井下石。「這些石頭」(τῶν λίθων)是什麼意思呢?或者指約旦河邊的石頭,或者是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因聽見約翰如此扎心的話而紛紛舉起的石頭。如果是後者,我們就能看見約翰的勇敢。換言之,在直面希律之前,他已經勇敢過了。

三、耶穌(10-12)

10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11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12他手裡拿著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

約翰為基督作見證,並且重點是宣告基督的審判,至少拯救(聖靈)與審判(火)並重。這三節經文都是指向基督的。第10節完全平行7:19,「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另參13:40-42,49-50;18:8-9;25:41以及5:22)。第12節可以平行13:30,「容這兩樣一齊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裡」。這些假先知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7:15);而且假先知就是只強調信心並否定行為的人;而他們是不可能得救的(7:20-29)。第11節顯示約翰在基督面前的降卑。聖靈與火參見使徒行傳第2章。第12節指末世的審判。

注意三節經文三次論火。首尾呼應是最後火的審判,火燒大淫婦及火湖魔鬼、獸和假先知;中間是教導人要在聖靈的火中經歷重生。我們也可以這樣說,馬太福音中約翰傳道共6節經文,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7-9節論悔改,真理根基在十字架或基督第一次降臨;第二、10-12節論審判,真理根基在大寶座,或基督的第二次降臨。不僅如此,兩方面的信息都關切人的行為。這是整全的福音,這才是福音。

弟兄姐妹,今天,我們站在這裡,記念一位被暴君以掌權之名而殺害、「教會」以屬靈之名而棄絕的義人。他就是施洗約翰,基督的先鋒。從人的角度說,約翰是耶穌的表兄;從神的角度說,約翰是主的先知。這盞明燈不僅曾經照亮了希律和法利賽人撒度該人的黑暗與邪惡,今天更照亮的這個世代的惡王以及主流基督教的邪惡與黑暗。面對基督復臨,我們都是施洗約翰。或者說,末世的教會首先就是復臨基督的先鋒。這是基督教重建的核心目標。「3有人聲喊著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或作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當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4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崎崎嶇嶇的必成為平原。5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因為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22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他鋪張穹蒼如幔子,展開諸天如可住的帳棚。23他使君王歸於虛無,使地上的審判官成為虛空……31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睏倦,行走卻不疲乏」(以賽亞書40:3-31)。阿門。

任不寐,2022年10月16日

]]>